简析探究地理课堂有效学习对策探究设计

更新时间:2024-10-03 点赞:17169 浏览:723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从地理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入手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是从教学最重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要的环节出发,通过调整策略直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课堂学习。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教学过程的情境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都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学习;兴趣;原因;行为策略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原动力。提高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未考地理,初中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对此课程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欠缺,这现象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地理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和盲点,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重要方面,通过地理教学行为策略的改进,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地理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现象,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学科本身,学生自身,教师的素养,课堂教学艺术。

(一)学科的特殊性是影响的重要因

自然地理中的认识地球部分有很强的空间概念,过于抽象。开始的基本地理技能学不好可能会导致后面的内容难以理解,所以在初学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方法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中考不考,学的好差无所谓。因此很难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些同学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靠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广泛的涉猎,否则会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诱因

教师的形象、个人品质、师生关系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现在的学生是一群模仿性强、可塑性强、还没有定型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群体。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会感染学生,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信心增强,而信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间接动力。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对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板书的简洁,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课堂就是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得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策略

(一)学习目标明确化

学习目标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新课引入时教师就应该用课件展示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时能够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期待和达到目标的愿望兴趣。“学生只有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才会喜欢学校,喜欢学习”,明确的目标设计给学生更加简洁清晰的任务。

1.学习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因此学习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具体行为。例如:“说出……,图上找出……计算出……。”这样的目标呈现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表述越具体,学生越容易把学习目标内化成自己的行为目标。

2.学习目标要符合学习规律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是指“潜在”的发展水平,即某一任务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下暂时不能完成,但在教师和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最终完成任务。地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任务难度适中。应注意目标设计的渐进性,教师应把难的任务目标分解成若干较容易达成的任务目标,力求使水平较低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实现共同进步。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过程情境化

教学中创设的各种情境是一种新刺激物,它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情感,又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提升兴趣,培养能力。

1.创设探究情境

喜新、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新奇的故事事例,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例如教学“时区”时提出问题:“双胞胎姐妹姐姐一定比妹妹大吗?”不一定!为什么呢?,学生很想明白其中原因,自然而然兴趣大增。

2.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冲击,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期望和兴趣。例如从“风吹草低现牛羊”到“漫漫黄沙”的变化让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 在设疑的时候,要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在攻克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和。

3.实验演示,创设直观情境

实验演示法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地理原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性认识。它可以是动手操作的方式,课堂体验的表演,可以是真实的视频纪录片欣赏。实验直观情境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实验内容设计问题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讲授《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时,准备了容器、土、草、喷壶等材料,让学生比较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在大风(用嘴吹,请学生协助)时的情况以及比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风时的情况,从而展现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生活经验为窗口教学

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去学习,是符合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能唤起学生的探求欲,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抽象的地理现象或规律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可引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有感染力。

2.社会热点为契机教学

由于现行地理教材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且受教材篇幅限制无法编写进去,教材编排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就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寓时政、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将社会热点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在教学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讲地震带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举例2010年的智利8.8级地震。说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关心热点问题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地理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孙士杰,冯喜英.《外国教育思想精粹》.中国档案出版社
罗立红.《生活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188)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