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创新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4973 浏览:14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所以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历史教学上的创新,指的是教学中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以往的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创新是历史意识与时代感的结合,学生必须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社会,明辨是非,以提高觉悟,这种能力可以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历史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

一、提问创新,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善疑设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发现,获得新认识。
例如,在讲述关于百团大战的作用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摆脱教材观点的束缚,创设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人认为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力,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对百团大战作用的讨论。
为了使学生学习使用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些历史人物,可以这样设问:“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殖义强盗头子,谈谈你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不同的观点认识哥伦布在世界历史上的成就和影响。

二、课堂创新,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培养创新意识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应该力求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讲课时若能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深入浅出,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感应,引起感情、意识上的共鸣,就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若在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知识有形、有影、有声、活泼感人,就更能培养创新素质的氛围。例如,讲“科技发展史”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科技史上的成就,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时代的召唤,激发创新的。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有意识地将中外文化科技发展史进行比较。又如讲“四大发明”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古代,我国的科技有许多居世界之最,特别是四大发明,令我们为之自豪,但到了十九世纪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我们却落伍了,而西方国家却参考我国的配方创制了TNT,制成火力威猛的炮,不但摧毁了封建堡垒,而且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用指南针原理创造了先进的罗盘针,装备在军舰和飞机上,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在中国印刷术基础上首创了古登堡印刷机,使传教士得以有大量的宣传品撒向神州大地……这是为什么呢?要求学生具体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原因很复杂,但与我国的创新机制受到晚清统治者的遏制相关,使学生明白“不创新就会被动、受穷、挨打”的道理,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三、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西方教育家卡尔·罗密斯有一段话发人深省:“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者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的并代替已有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千万不要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例如,在学完“戊戌变法”后,有的学生这样评价:戊戌变法运动既不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不是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性质类似于早期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运动,主观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的学生这样认为:戊戌变法实际上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维新派只是帝党向后党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全面和科学,但这种多向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学生是一座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敢于解放学生,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四、创新作业,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是巩固、检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能更好地巩固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培养或检验学生的创新素质。

1.辩论式作业

可组织专题辩论会,正、反两方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组合,比如小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班级之间,辩论前可集体准备辩词,有利于吸收多种观点,集思广益,然后正反两方各自推选几名辩手,辩论会主席、评委可由其他同学担任,辩论结果亦可由同学们自己评判。例如,评武则天到底是女子乱政还是一代明君?

2.假想式作业

历史不仅是凝固不动的过去,更是可以让人运用想象力不断参与的情境。不妨在教学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段历史时期的人物,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例如,在教“雅典的政治”时,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公民、奴隶或外邦商人等角色,分析在梭伦改革后人物生活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进行代入式想象,最终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名词。

3.社会调查式作业

写短小的调查报告或调查笔记。例如,学完《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的改革开放历史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20年的变化,以我国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家庭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从而使感性认识、理性思维相互交融。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使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