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健康状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及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8-01 点赞:18519 浏览:761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高职院校搞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研究
一、前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宽松但又多变的环境中,大学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20所高校2.3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占学生总人数的74.74%,但仍有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人格偏执、敌意、忧郁及附加症状。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社会和家庭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们也总在努力拼搏,但他们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安慰,一个短暂的休息,否则他们的灵魂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大学生是个弱势群体。在经济上他们很难独立,掌握的只有无法转换成金钱的基础理论知识;他们在情感上大都很苍白,期待着一场完美的恋爱,却又总是受伤;他们学业上很无奈,周边的氛围总是轻易把一切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环境的剧烈变化,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家庭的殷切期望,贫穷的困扰,于是,便有了焦虑、抑郁、恐惧、自闭,便有了马加爵,便有了一个个如花的生命的凋谢。2010年3月22日,北邮2009级博士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一跃而下。3月28日,南京林大化学工程系一女生在宿舍内上吊;大连一独生子“娇娃”留学加拿大,面对陌生的环境让他茫然,难以适应,以告终……。透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向全社会敲起了警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教育过程中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那么,具有学生成长摇篮之称的高等学校应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呢?
(一)首先学校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
(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有正确认识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生存环境、学习环境和校园环境等,学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学生心理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等方面上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四)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心理咨询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在必要时学校可以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或心理医生和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通过咨询者与学生之间的交谈,咨询者会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面对现实,帮助学生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理,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疾病的产生,起到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杨小青,兰震.高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7.
孟宪本.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等教育研究.199

5.源于: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