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举重理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

更新时间:2023-12-23 点赞:13222 浏览:505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伴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中国对体育事业也更加重视,这就意味着中国体育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举重作为体育赛事中一个重要的项目,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更高,所以举重运动员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就变成他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文中,就是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举重 技术 综合素质 训练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国家未来举重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训练好青少年运动员的举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应当要注重基础训练,主要就是让他们训练自身的力量,目的在于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注重专项训练,两者相结合之后,就会将获得的力量与技术,从而很快取得良好的成绩。
青少年在13岁之前,在训练方式上主要是以技术训练为主,因为在这个年龄上的青少年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时候,通过训练能够增加技巧的熟练度的,所以只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时机。而在13到16岁之间,则需要以训练力气与专项相结合的办法,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并且不断地增加其力量,才能为将来的举重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和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训练方法

1.培养正确的静力姿势

在举重的过程中,全身的姿势都需要进行收缩运动,它可以分为两种动作,一种是静力动作,另外一种是动力动作,不管是在抓举的过程中,还是在挺举的过程中,两者都是肌肉收缩,可以说,运动员在完成这一整套的动作时,都需要进行收缩肌肉的动作。运动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持动力动作以及静力姿势的平衡性[3]。经过实践检验,培养一个运动员的动力动作要比培养静力姿势要容易得多。在正常的训练中,主要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也是在比赛过程中的得分点,主要包括:
(1)提杠铃预备姿势;(2)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3)支撑;(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5)上挺预备姿势;(6)屈膝预蹲动作中突然停顿一刹姿势;(7)箭步分腿接铃姿势。

2.建立正确静力姿势的要求和手段

(1)提铃预备姿势:由于人类生理的自然条件的局限,在完成举重动作时,不可能在站立的条件下完成,所以在举重时,应当要将臀部放低,聚集身体上所有的力量,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以为承担重量做好准备,弯曲,为自身留下一定的弹力空间。
(2)起举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起举动作与提铃姿势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在时间上,起举动作发生在提铃姿势之前,其次是位置的不同,提举动作是在身体的前部完成,而提铃动作是在身体的上部进行的。
(3)支撑:支撑这个动作在整个动作中是最关键的,因为我们知道,支撑这个动作是考验力量的时候,如果力量过小,支撑的动作就难以完成,也就表示比赛失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力量的培养。
(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在这个动作中,翻接铃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它不仅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力量,同时也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运动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一鼓作气,集中精力。
(5)上挺预备姿势:这个动作可以称为是全过程中的预备姿势,它也属于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的协调性的姿势,在这个姿势中,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信,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动作。
(6)箭步分腿接铃姿势:这个动作中主要要注意的是速度,可以说,速度越快,对比赛的成绩就越有利[4]。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青少年从整体的方面来分析自身的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培训项目,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一个完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案应该包括饮食以及锻炼两方面,在饮食的方面需要摄取合适的蛋、奶、肉等营养物质,每天摄取的比例应该为25:20:55,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其次就是每天需要定时定量地完成大量的培训动作,比如大重量、地次数的举重,这样能够提升青少年力量、速度以及耐力,因此当次数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手臂的力量提升地更快。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给青少年训练时,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有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力量训练就会不断增长。任何一件事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不利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帮助青少年是教练的职责所在。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举重比赛获取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2-30.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8-310.
[3] 林仲英,戴光裕.举重[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43-50.
[4] 李宏伟,陈旭.克服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障碍的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1(27):3-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