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浅谈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7882 浏览:25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里第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把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人格魅力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教育作了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在教育界强烈呼吁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蔡元培先生所极力推崇的培养学生人格的观点,无疑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格教育内容

(一)利用作者简介,进行人格魅力熏陶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上极想张扬个性,摆脱束缚,也特别容易崇拜名人源于:www.618jyw.com
。他们渴望了解这些名人、伟人的成长道路,从中借鉴、帮助他们扶正祛邪。新教材中有不少介绍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物事迹。如《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等。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名人事迹的介绍、简明扼要地评述,扣动学生的心扉,使之从这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领悟到他们共有的特质。认识到,尽管他们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每个所从事的领域也不相同,工作性质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个人与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高深的人格,博大的胸襟,这些品质是促使他们事业有成的原动力。通过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讲座如何将爱国主义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何把个人与祖国需要联系起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定位。

(二)发掘教材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进行人格感染

文学与人生息息相通,好的文学作品能激励人心,使人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佳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供我们因材施教,进行人格教育。如:于是之《幼学纪事》,把我们带到了那苦难的岁月,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出身贫寒的莘莘学子求学的艰难路程。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形式,叙述着那凄凉辛酸的往事。既催人泪下,又催人奋进。他那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不正是我们今天年轻人立业所需要的品格吗?臧克家《昆仑飞雪到眉梢》,让我们感受了德高望重的学者“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启迪我们追求真。

(三)挖掘人文精神,树立人格理想

教材中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理想教育。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遭遇困境时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忧国忧民、关爱民生的高尚情怀……这些作家往往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二、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认知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开展“自我介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每位学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敢于上台面对同学发言,把自己的个性、爱好、愿望表达出来。学生克服了害羞、自卑的心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平时少见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欣赏文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以“介绍一部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为题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自行选题,组员互相参谋,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完成报告会的发言稿,交老师修改后进行组内交流,选出优秀发言稿参加班级读书报告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利用地方资源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文化、比较熟悉的家乡环境等作为活动题材,不仅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说不尽的桥”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设计“搜集桥的故事”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向老前辈请教,或到实地考察,或是上网搜索,收集有关本地桥的历史传说和名人故事,编成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在活动中,丰富了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爱乡的热情。

(三)注重实践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例如举行“明月几时有”中秋联欢会校园综艺活动,为了让每位同学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筹划活动。教师可在整体安排上给予指引、定位和把关,把学生完全推到前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表演者。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切切实实地意识到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自己口语交际、应用写作、合作交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而且能够不断感受到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呼唤。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为学生的人格培育提供更宽广的空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