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激活激活想象空间试述试述推动语言进展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10185 浏览:37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在观察中激活想象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图文结合”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可以使学生先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在理解画面、事件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猜、去想,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活起来。
观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语文插图、教学挂图的观察,更要抓住有利时机在生活中观察。学生通过看、摸、嗅等多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材料,丰富情感,并在亲身体验中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促使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

二、在模仿中激活想象

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从学走路、学说话到跳舞、唱歌都离不开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的创新。有时候,人们反对模仿,认为模仿会抑制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实际上,“模仿”与“创新”并不矛盾。正确地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模仿可以成为想象的基础,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天性。
1. 句子模仿。儿童对句子的感悟能力是很强的。依据教材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句式、语言得到活用,用模仿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 段落模仿。《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短短的一句话里,不仅突出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而且准确地写出了小蝌蚪的动作、神态,使人对蝌蚪顿生喜爱之情。学生们经常见到小动物,也喜爱小动物。模仿上面的段落,可以让学生按照“谁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怎样活动”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现小动物的特征。小学生写道:树枝上有两只喜鹊,他们穿着花衣服,翘着长尾巴,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3. 全文模仿。在《小猫钓鱼》这篇经典的传统课文中,小猫的三心二意让它一条鱼都没有钓到。在听了老猫的话以后,小猫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呢,下次钓鱼时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它会怎么办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结构去想象,仿写全文,创作故事。

三、在创编中激活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材料,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训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在空白处想象。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往往不是面面俱到地叙述下去,而是有意识地在文中留下一些空白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虽然没有直接叙述出来,却对深化人物、渲染中心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的前后联系,凭借留下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扩展性想象。
2. 在结尾处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都没有直接描述故事的结果,这些空间可以留给学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故事续写成了学生语言训练的有利时机。如,《小山羊和小熊》一文结尾写道:“小熊红着脸走进了小山羊的家”。那么,小熊在接受了小山羊的帮助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测、想象,表达他们的看法。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想象结果也不同。

四、在写话中激活想象

有关专家指出,小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语言。所以,小学生的练笔应该从一年级抓起,让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和兴趣出发,进行写话训练。而这时的故事应该是童话,因为它符合儿童思维特点,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平时,他们在故事书和动画片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童话形象。因此,引导学生写几句童话体作文,既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话可以不拘泥于课堂。一方面,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平时见到过的人、事、物来编童话。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假设想象,从小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妈妈”、“今天我来当老师”、“我是一只老虎”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只有与学生平等交往,寻找最佳的训练途径,给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想象活起来。
作者简介:李红梅,女,吉林省洮南市镇赉县实验小学,小学一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