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闭症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有着不足及改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22896 浏览:979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在,自闭症儿童主要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进入小学。其因各方面的原因,面临众多难题,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支持系统;适当调整班级人数;加强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的培养;制订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考察标准。以期能使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随班就读 问题 改进策略
1674-4810(2013)26-0196-02
一 前言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尚无任何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依靠长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儿逐渐好转,以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故在面对如此庞大的自闭症群体时,国内新建了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旨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长期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的康复训练。而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生活自理、语言和社会交往等能力都到达了一定水平。他们与同龄儿童一样,需要接受规范的学龄教育。
1994年,沙拉曼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全纳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公正,追求全体学生包括残疾儿童都能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反对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在此之后,世界各国都依据国情为本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了相应的全纳教育服务。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推行了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模式,即让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显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群体中的一员,也享有在普通小学就读的权利,也享受相关政策的支持与辅助。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我国在1982年由精神病专家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了四例自闭症后,国内确诊率日见增多,自闭症的研究与康复日益发展起来。经过专业且完善的康复训练后,一部分康复效果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而他们的
就学问题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符合标准的残疾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自闭症儿童在经过测评后,通过随班就读进入普通小学,开始新的挑战——集体生活、课业压力等等。

三、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存在的问题

1.支持系统不完善

随班就读正处于发展阶段,2003年,教育部基教司颁发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工作的通知》。虽然有了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但随班就读政策的权威性和实际法律效力较低,随意性较大。随班就读的政策目标与实际的执行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且目前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儿童为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资源教室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教学服务。自闭症儿童的后续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缺乏义务教育后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等。

2.普通教师特殊教育理念的落后

首先,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师范院校未学过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多数教师还是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对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掌握较少或不全面,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了解不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面对他们出现的怪异行为、情绪和语言等问题,难免会显得无从下手。在处理行为问题时,多使用常规的教育方式,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强化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同时,普通教师受到专业的限制,无法独立制订完善的自闭症儿童个别教育计划,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针对普通教师的随班就读师资培训,虽然在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但力度还不够,普及面较窄,不能满足普通教师的学习需求。

3.普通班级人数过多

在中国,班级人数多,一般在50人左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过大,难以兼顾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在班级内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及内容时,主要时间和精力应用在普通学生身上,无法顾及自闭症儿童,故对于自闭症儿童常是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落后,在较为喧闹或拥挤的环境中,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尖叫或其他行为问题,阻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程序,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4.传统教学考查方式的限定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在康复中,康复目标是减少至消除儿童不良的刻板行为,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传统教学最终考察的是儿童是否在规定时间里掌握某项知识与能力,是否通过考试。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以分值的高低不能体现儿童是否进步和进步的幅度与程度,同样对教师、家长和儿童本身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完善支持系统

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性政策,重视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的政策需要。其次,加强政策的执行能力,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实施,为自闭症儿童的就学打开绿色通道,并加大资金的投入,为自闭症儿童的后期教育提供保障。

2.加强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的培养

作为自闭症儿童日常的、直接教育的教师,其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水平将对自闭症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故除了提高对自闭症儿童认识的水平,掌握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教师应更富有责任感及使命感,运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与其沟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市、县需多开办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培训,为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实践的机会。通过培训,教师也可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资料,以供后期研究使用。

3.适当调整班级人数

随着适龄儿童人数的减少,班级人数可得到一定的控制。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在随班就读时,应选择人数较少的班级。一方面,可减少教室嘈杂的噪音,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儿童尽早融入班集体;另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压力,降低班级内部的差异,有利于教师尽早掌握儿童的情况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4.制订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考查标准

教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注意自闭症儿童的固有特征和个别化差异。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小步子教学、同伴作用等,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考察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业考试成绩,更应注意儿童在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儿童学习的信心。并为自闭症儿童设置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考察依据。对完成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使用强化,如微笑、实质物品的奖励,促使儿童继续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尤娜、杨广学.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刘贤伟.“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3]候旭.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文教资料,2008(6)
[4]熊絮茸.白闭症儿童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5]王艳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3(1)
[6]叶发钦.如何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618jyw.com
提升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班级中的学习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0(20)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