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留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29865 浏览:1349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着教育、学习、和心理上的诸多突出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随着新农村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欠佳,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问题。作为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使得他们认为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谨,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具有逆反心理,缺乏安全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监督管理孩子,而年迈的监护人又管不了,这就使孩子们几乎在一种无约束的环境中生活,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盲目反抗、粗暴野蛮的行为。同时,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为一件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打出手,喜欢与人对着干,对老师监护人的教育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看着其他同学有父母接送,与父母一起吃饭、过节,而自己却得不到那种快乐,眼里充满了期待和羡慕。这种亲情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容易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进而更容易反叛。
(3)具有厌学心理,甚至怨恨父母。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学习比较被动,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亲戚一般只管他们的生活不管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在父母回家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4)缺乏沟通,交际出现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

二、留守儿童带来的问题

(1)由于留守孩子父母的“缺席”影响其人格的正常成长。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使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缺少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的早期教育的支持,使小孩在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留守孩子的寄养多于寄宿,管护形成“空档”。使他们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到处乱跑,跟人打架,上网,吸烟喝酒等,不仅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身体、心理的发展也不够健康,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也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
(3)留守孩子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从小的方面来说,不说这些小孩每天来回走读影响学习,由于没有专人接送,其人身安全更缺乏保障。

三、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教育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2)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尊重,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包容留守儿童的缺点和错误。留守儿童由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较差,在学校中他们不完成作业,纪律涣散,集体荣誉差,往往是学习和纪律的双差生,如老师对他们失去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他们就会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向社会,因此对留守儿童的缺点、毛病,学校老师要以足够的爱心、耐心去理解和包容。
(3)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4)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5)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事关重大,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是义不容辞的。
参考文献:
马勤·浅谈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明)200

7.4.20.

[3]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留守儿童健康,促进山区教育发展》(向远琼)2007.4.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