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精巧精巧教学设计试述试述打造中学语文课堂兴奋点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6027 浏览:150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倡导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此举旨在改变语文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语文素质低下的高耗低效现象。文章着力关注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寻找课堂兴奋点这一教学方法的操作与课堂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提升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奋点;积极性;学生为本
1671—0568(2013)33—0113-02

一、语文课堂的兴奋点释疑

课堂兴奋点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整合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设计创造性的预设的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兴味、积极性、主动性的点。一般过程是:教师通过对文本深入细致解读,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知识,整合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深刻把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后,通过有效教学设计,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美点、主旨、技法创设出一个个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点”,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兴奋课堂”的生成中去。

二、打造课堂兴奋点的原则

1.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设计课堂兴奋点的出发点和归宿,即他们是教师设计兴奋点的参照,是课堂教学的感受者和检验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学情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偏好,指导教师抛出一最能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需求的知识,“投其所好”,激发他们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
2.教师是课堂兴奋点的掘金人。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堂兴奋点的开掘者。备课时,有预见性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控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育教学能力。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例如,课上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发现学生的兴奋点,适时改变教学进程、开发课程资源、纵深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以适合学生的实际,适应学生发展为旨归,选取和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3.兴奋点挖掘要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指向。新课标提出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说到底,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健全其人格为目的。只有以目标为方向和指引,才能有方向性地精确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反之,学生学有所获时更能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4.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为原则。教师寻找课堂兴奋点的意义在于找到文本最能激发学生学趣的点,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探究文本的意义和语文知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踏踏实实地教语文,是真正现代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设置课堂“兴奋点”策略

首先,投其所好,寻找最能激发学生情绪的课文知识点。通过学情调查、预习反馈,教师能对学生的心理学习习惯、知识储备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备课时能够在文章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探索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把握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投其所好”组织教学。首先,学生对于新知识疑窦丛生,迫切希望一探究竟,教师步步为营把控课程进程,探索“未知”的“千难万险”,最终“真相”大白、豁然开朗,全过程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其所好的教学法还表现在,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班级,教师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着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上,通过设置猜字游戏、问题抢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兴奋点”教学。而对于高中学习目标和知识积累更高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则应转移到对语文知识的评价、鉴赏、探究上来,这时,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兴趣更为浓厚,有了质疑的习惯。此外,提问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都是贴合学生心理,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味的教学方法。
其次,逆向思维,发现教材内容中的“空白点”。问题与情境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且易产生认知上的碰撞,易擦出火花、激活想象,引起假设和猜测,从而引发求知。这些情感体验都制约着学习态度的变化,也是推动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
教师破除对教参的依赖,开发逆向思维,反教参教学法而教之,找到学生感觉新奇有趣的“空白点”,也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人》中,“有的人”出现了八次,那么这些“有的人”分别可以是哪样的人呢?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不仅深入而且形象。
第三,想人之未想,精设计,巧引导。教师设置“兴奋点”教学,为学生的思考提出更多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产生更高层次的阅读期待。在《背影》一文中,教师指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找字游戏”找出文中两个“哎”、三个“爬”、 三个“嘱”、四个“终于”,然后品味每个字的背后之意,这样不仅文章脉络层次不宣自明,而且能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文章的中心旨意。
最后,身临其境,运用辅助教学,实现多元教学。多媒体声光电的感官刺激无疑是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快捷手段,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平面、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师更加注重设计,尤其注重教学环节的前期安排,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注意力和感受力。例如,在学习沈从文《边城》一文时,许多教师都会放映《边城》的同名电影,让学生感受湘西风情,从而增强文章感受力。又如,在讲授《海燕》一文时,也可通过听朗诵文章的音频,感受文章节奏和意蕴。
课堂的生成考验着师生的智慧,教师的个人魅力、授课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兴奋的一个理由。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除了发掘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刺激他们参与学习外,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回归语文,了解语文,爱上语文,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接受到“我要学”的角色升华,真正对学习知识、技能、习惯、效率等产生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刘淼,高伟毅.一线考察:语文优质课例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程翔.程翔与语文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艾秀秀.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