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浅谈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站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0037 浏览:1346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而学生能否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学习,就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迁移;概括;归纳;总结
1003-2851(2013)-12-0098-01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显现。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而学生能否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学习,就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传授基本知识方法的同时,着力于迁移方法的指导。

一、知识在“概括化”中迁移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十分重视教法的传授,他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文集》第十四页)其实这短短的几句话也精辟地论述了方法概括迁移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抽象概括。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例如我们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孔乙己》、《友邦惊诧论》、《阿Q正传》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几篇文章简要的进行对比,分析鲁迅文笔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加深印象,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其文章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为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二是归纳概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性的,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课本中的散文,把它们集中起来仔细分析比较,则能找出很多共有的特征。仅就文章的结构技巧而言,万变都归于“形散而神聚”的原理。再进一步进行同类归纳:写景抒情的散文,常常以某种情感为线索,如《荷塘月色》、《绿》。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迁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工作。三是总结概括。在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不容忽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时时加以总结。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分析作品中同类动作的描写,或者情感的捕捉,从而人物的心理和触摸作品的文脉。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仔细体会甄别、深入挖掘内涵,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在自己逐渐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中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用从生活中总结的哲理去品味别人的作品、了解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知识在联想法中迁移

联想迁移是联想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由一件事情的触发而迁移到另外一些事情上的思维过程。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捕捉联想训练点,寻找新旧知识和学生认知思维的最佳结合点,给学生提供畅达的接通渠道,以激发学习热情,优化思维流程,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举个例子,学习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知道那些有关写春的诗句呢?”学生立刻联想到旧有知识,纷纷回答:描写春草的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写春花的有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春雨的有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领略了一番春天的画卷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的笔下的春天和他们的有什么不同。无形中,学生联想到多个画面,仿佛通过远望看到韩愈诗句中小草是刚从土里出来的模样,也看到白居易诗中的长长的小草已经能把马蹄埋没。同时又看到朱自清的《春》中小草的绿色和它悄无声息而又惊人的生长,令读者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感叹不已,由衷的发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知识在类化法中迁移

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与之有关的旧有的知识经验,之后就是通过分析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相似点与相关处来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就是分析类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类化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比如,《云赋》描写雨声,用了两个拟声词:“不一会,雨声就由沙沙沙而刷刷刷……”;《雷雨》描写雷声,也用了两个拟声词“轰轰轰”和“霍霍霍”。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沙沙沙”和“刷刷刷”,是通过声音的对比,描摹了雨由小变大的情状;“轰轰轰”和“霍霍霍”则写出了雷声由沉闷的滚雷到炸裂的霹雳的变化特点。于是,我们便可以将它们归为“对比拟声词”一类,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声音形象地表现被描写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这种“类化”,便可以迁移到《荷花淀》中理解水生嫂几个妇女的划船上去。当水生嫂们划着船去寻找丈夫的时候,那“哗,哗,哗”的划船声,节奏舒缓,表现了水生嫂们安闲愉快的动作和心情;当她们和鬼子的汽艇不期而遇后,划船声变成了“哗哗哗”,节奏快而急,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她们紧张而不慌乱的心理和娴熟的驾船本领。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来领悟学习语文的窍门。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我们课堂上的重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