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刍议刍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7023 浏览:236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探索分析理解。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
1003-2851(2013)-12-0105-01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德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创设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发动机”,其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思考、交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探索分析理解,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教学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抽象的数学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题或知识化为身边符合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形成过程,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符合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以生活为素材创设情境,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如,当教学优选方案中的函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要去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既巩固了两个变量间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认知结构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促使学生在广泛学习、比较的基础上观察、试验、猜测、估计,在发现矛盾、发现疑点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批判、勇于反驳、勇于否定的精神。如在教不等式性质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a与-a的大小。肯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a>-a,教师就给出一些数据,a=-2,则显然-2>-(-2)是不成立的,由此产生悬念。例如在教学去括号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能在10秒钟之内计算出式子1-(1-1/2)-(1/2-1/3)-(1/3-1/4)……-(1/2005-1/2006)吗?有的学生马上在练习本上演算,有的学生马上拿出了计算器,但10秒后学生还没有得到答案,这时我告诉学生若想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认真学习今天的内容——去括号,你就能在10秒钟之内口算得出结论。学生听了之后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学习新知识。
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联系时事创设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师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有必要了解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且对社会问题应有所思考,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联系时事,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统计初步》中有关总体、样本问题时,要考察炮弹的杀伤半径,进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中,我采用多媒体显示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的战争画面。其中有很多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的场面,学生观看完后,流露出对入侵者的憎恨,对伊拉克人民所遭遇的战争灾难同情,激发了爱国热情,体现他们对这一重大国际事件的关注。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考察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何用样本的某种特性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在此情境下,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思考表现出了积极和主动;回答问题也有较完整的表述,最后通过讨论,学生代表做出总结:要考察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就得通过试验收集数据,考虑到炮弹的价值性和爆炸的破坏性,应从同一批炮弹中随机抽取部分炮弹(样本)进行试验,并收集相关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样本平均数,从而达到估计整批炮弹的杀伤半径,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从部分估计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参与意识

从创设实验情境导入新课行动研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能探求到事物的规律,能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做一做、试一试、观察探究的栏目,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活动,这样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不喜欢学数学,变成乐意去学数学。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y=kx+b表达式课题研究会诊课上,有一位老师时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解决问题。所给出的问题情境是:已知弹簧的长度y(厘米)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所挂物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y=kx+b。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测出挂不同质量的勾码时弹簧的长度,再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了两个已知条件就是x和y的两组对应值,分别将它们代入函数表达式,转化为求k与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求得k与b的值。学生动手操作有趣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