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与实践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3992 浏览:1011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所谓自主学习,指的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题;理解;呈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关键是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其核心是提出问题。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及个人多年工作经验,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就历史学科而言,每篇课文的题目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要么是本课的中心,要么是本课的主题,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课文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就能大致知晓本课的学习内容。如,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这一课的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是谁收复了新疆?“收复”一词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收复新疆此人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历史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能够大致地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这一课题是文章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继而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明确本课中心——抗美援朝。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分析这一中心明确如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背景)?中国军队的领导人是谁?历时多长时间?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结果如何?影响怎样……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晓的历史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结合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课题分析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寻找答案解决心中疑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势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材这一环节中来。这样既避免了阅读课文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有些问题单凭学生个人力量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这种方式还不能完全解决,教师再有针对性地予以阐释。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巧设问题,使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了心中的疑问,但是知识还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之中,如何使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这时就要求教师结合知识体系巧妙地设计问题。如,《战争》一课,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你对战争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予以阐释,使学生明确: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一种方式。(2)除此之外,英国还采取了哪些方式侵略中国?教师指导学生后明确:①输出商品。②。(3)英国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呢?结果如何,影响怎样?从而在宏观上提炼出本课的知识结构:英国侵略中国—背景、方式、结果、影响。至于细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每一环节的中心事件,进一步提出问题。如,英国向中国输出这一中心事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对的?如此这般,整篇课文内容就会系统地呈现出来。

四、实施目录式复习,使学生掌握复习技巧

历史教材是以板块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个板块即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由若干篇课文组成。因此,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首先抓住了教材目录,使学生在宏观上了解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理解主题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唤醒记忆,再现每课知识体系。无法再现的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恢复记忆,这样就省略了通读教材这一环节,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学生复习起来更加轻松,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上述内容是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其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交流解惑中都有所收获,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有欠妥之处,恳请行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源于:论文资料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