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谈浅谈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赞:20191 浏览:859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正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三维目标
1002-7661(2013)33-100-0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源于: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使教学能在和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亲自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个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2、自主学习,协作沟通。教师仅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与讨论,加深和补充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效果评价,及时反馈。抛锚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是随时观察、指导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案例一: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初中已经知道,运动的物体往往即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且动能和势能是可以互相转化。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怎样转化?过山车的动能和势能怎样转化?二是自主学习,协作沟通。教师:同学们考虑一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如何表示?学生:设物体的质量为m,重锤离地面高度为时H,以桩顶为参考平面,开始时动能为0,势能为mgH,机械能为mgH。下落高度h时:动能为mgh,势能为mg(H-h),机械能为mgH。从而总结出动能增加的量和势能减少的量相等,机械能守恒。教师:分析条件?学生:只有重力做功。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实验法教师:大家可根据提供的器材做实验。三是效果评价,及时反馈。

二、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实际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搭起“脚手架”,帮助学生一步步攀上知识的高峰。支架式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它一般适用于概念与规律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进入情境,搭脚手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围绕学习主题,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创造或“铺垫”最近发展区。
2、独立探究,协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并通过小组的协商、沟通和会话使原来“意见相互矛盾、态度复杂纷繁”的局面逐渐明朗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效果评价,及时反馈——利用学习的结论做练习,并组织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自评并进行学习小组的互评。
案例二:粒子在匀强电场的运动
一是进入情境,搭脚手架: 教师:平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平抛运动规律是什么?学生:合力与初速度垂直,水平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粒子以一定的速度垂直场强进入匀强电场,粒子会做什么运动/。二是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教师:根据平抛运动的分析问题方法,分析该粒子做什么运动?学生:电场力与初速度垂直,则建立以速度方向为x轴,垂直速度方向为y轴,x:做匀速直线运动,y: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该运动为类平抛运动。三是效果评价,及时反馈。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讨论,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王教过,李贵安.课程与教学论.
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