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初探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办法探讨

更新时间:2024-08-26 点赞:15989 浏览:63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仅仅进行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已不能适应社会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主要结合实践经验从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
1002-7661(2013)31-236-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服务于生活。作为高中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景

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景,进一步将数学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去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进而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在对数概念中引入“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在排列概念中引入“三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木工师傅弹墨线的方法实际上就应用了我们所学的“两点确定一线”的数学知识,自行车车架、房屋支架采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设想和创造,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多变、多用、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探索、规律的寻求中求异思维能力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设计补充条件才能够得出结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条件的设计,自己参与编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才会更加投入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变无趣为有趣,使学生能够放松地学习,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析及解答,而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总结,如果实在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此外,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史中都蕴含着很多兴趣因素,教师可充分发掘数学本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深刻寓意的趣例,比如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世界名题的历史典故等,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中不断思维。

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进而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兴趣点,将生活内容以丰富的数学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学习《导数》这一节课时,教师可设置“变化率”,通过“气球膨胀率”和“高台跳水”两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抽象,概括出导数概念的过程和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问题去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等问题,这样以来,学生在对具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中的思考过程中,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注重实践活动

高中数学学习是离不开做题的,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重视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来,将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上,确保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生活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将数学教学内容同内容的形象一起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有更深的感知,比如在教学中引入几何画板软件,这体现了一种实验性和实践性,教师可指导学生投入动手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学生能够利用这个软件构建生活中的数学模型,研究自己所关心的充满趣味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学生的乐趣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改革问题就是数学的生活化、创新化问题,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得以提升,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申文霞.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J].神州.201

1.18(10):144.

杨捍军.基于创新思维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教师.201

3.45(3):71.

[3] 赵景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J].金色年华.2012.2(10):1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