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朗读强化朗读教学试述提高语文素质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4824 浏览:13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朗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感 思维 兴趣 朗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很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学,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于讲和写的训练,忽视朗读训练,很少听到朗读声,对朗读的性质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朗读挤占了讲解时间,多读还不如多讲、多写,忽略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教师对朗读认识的不足,造成了指导错位、指导不到位,导致朗读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得不到发挥。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得到培养

语文教科书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和编排的,编排时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课本中的字字句句,无不饱含了编者和作者的情感及意蕴。因此,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这环节必不可少,通过朗读教学,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学生朗读时,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作品,体会作者所描述的那个形色俱备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再依据自己的感悟进行朗读,就能朗读出作者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有情感的朗读,就会产生感人的语感。为此,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感悟后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对朗读才有兴趣,也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的语感。

二、学生的兴趣在朗读中激发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谈论“我喜欢某某老师上的课,学习他任教的学科,我觉得轻松有趣。”究其缘由,这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由此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朗读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尤其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复活”作品中生命的灵动之气,犹如给黑白照片涂上色彩。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通过思想感情运用、语气的转换、重音的确定、节奏的变化等来“煽情”,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老师朗读的境界中,尽情感受优美朗读带来的艺术美。促使他们由羡慕而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目标。激发学生兴趣的朗读方法还有朗读竞赛法、分角色朗读法、不断增大法等等。

三、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丰富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以求达到与文本的契合。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生命的意识、生命的热情,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在《在山的那边》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的集体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渴望走出大山、想看看外面精彩世界、为走出大山遇到的艰辛和失败、但最终看到“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不断成长的孩子的形象。学生沉浸在一个孩子为理想成果奋斗的艰难历程中,思考于自己如何为理想奋斗的情境中。
实践证明,朗读犹如春雷,唤醒了蛰伏于文字间的情感和生命意识,学生正是凭借老师和自己对文本的朗读,走进了文本的世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章的意境,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情朗读能力决定着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朗读中提高

同样一篇文章,由于朗读者朗读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听众获得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朗读,会让人们由衷的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朗读中表现出来的韵律美、艺术美。朗读时,情感的运用、转换语气、声音轻重、节奏快慢等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律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王愿坚《七根火柴》时,学生朗读无名战士数火柴的句子:有位学生朗读时声音低缓多变,那一个个数字犹如声声重锤敲击在听者的心上,他的理解是:“这几个数字的读法应有所变化,而不能一味的低缓,我想无名战士读‘一’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语气应稍强,露出喜悦;读‘二’时伤口可能隐隐作痛,语气应稍微低重些;而读‘三’时伤口可能发作得很厉害,但他强忍伤痛,声音从牙缝里硬挤出来……”另一位学生朗读中创造的无名战士是:“身体极度虚弱,但眼睛放出异样光彩,挤出浑身力气,充满深情地数着火柴。”学生对朗读的不同理解,正反映了学生不同的审美观,朗读者的审美能力感染着其他同学去记住无名战士的精神,体会并理解了无名战士对党的忠诚。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把朗读视为“一种特殊的创造”。

五、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得以提高

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当众讲话结巴,语无伦次。但读文章时却基本清楚,所以出声地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地朗读,方能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使学生的语感由弱到强得到提升,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说还是写都会受益匪浅。

六、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朗读中展开

文学作品都具有极佳的形象美,这形象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形象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一幅肃杀、凄清、悲苦的晚秋暮图,游子思家念亲却归去不得的孤寂、愁苦、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朗读《故乡》中海边月夜瓜地时,自然想起闰土的活泼可爱以及他童年生活的美好和趣味无穷;而读到中年闰土与我见面时,眼前就会出现一个麻木呆滞的闰土,就会使人想起成年闰土的辛苦、麻木不能。再如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片段时,鲁达嫉恶如仇的侠义形象就在脑中生成,并大声为之喝彩。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教学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朗读可以创造一个认真学习的外部环境,促进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这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展开想象、感受情感以及对语言音韵美的综合素养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已经在各个学校进行,也深受语文老师们的欢迎。
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语文素质在朗读中提高,在朗读中享受语文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