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6666 浏览:22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今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情感教育。相反的,应更多地在“情感”上多下工夫,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与学生以心换心,共同进步。
关键词:情感素材;心灵沟通;关注学生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的一句话。诚然,在语文教学中,师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挖掘学习资源中的“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接触面积最广,感受最深,适用性最强的是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中,挖掘“情感”素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良好措施。
五年制第七册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情极为浓烈的文章,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与课文相关的影片,让同学们对故事的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很快就被战士们的精神感染了,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了冲动,然后,我便趁热打铁,学习这篇课文,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很快的,同学们便进入了角色当中,当我看到同学们动情地、哽咽着、一双双纯真的眼眶里噙着泪水朗读课文时,我感到了这篇课文对同学们的教育意义是深刻的、真实的,学生们已经直接受到了启发,完成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的,只要深入理解、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然后行于色,发于声,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学习资源的范围是广阔的,诸如教室、图书馆,以及校园文化、班风等,只要在其中渗透一些情感素材,学生长期置身其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正所谓“环境造人”。
走出校门,学生的接触面就更广了,如:电视、网络、社区文化、人类遗址,以及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父母,朋友等对学习有帮助的人和社会风气等校外资源,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这需要老师做好指导工作,并与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对学生做好跟踪帮助,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熏陶下,茁壮成长,健康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人,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情感态度、不同的兴趣爱好,这就需要我们走近每一位同学,并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当面对每一位同学,因人施教时,我们才能做到心里有底,才能给他们最迫切、最有意义的东西。
当然,了解一个人是一件辛苦的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需要一颗无私的爱心,有句话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只有当我们用无私的爱心触摸我们的学生时,我们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教育目的。哪里有爱心的播撒,哪里才会有收获的希望。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上课时没精打采,老打哈欠,甚至有几节自习课,同学们反映他居然睡着了,其他老师也几次这样说过。平时这位同学沉默寡言,不爱和别的孩子来往,愁眉苦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很纳闷,便找他谈话,但他也只说:“我下次改正。”我觉得有些蹊跷,就去了他家里,一下子弄清了怎么回事,原来他的父母离异,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多病的奶奶,他每天要走弯弯曲曲的十公里山路才能到学校,一去一回二十公里路,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家务,第二天背着干馍馍去学校,整整一天也仅靠这点干馍充饥。如此生活,日复一日,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容易。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便联系学校,给他置办了住校的条件,让他住校读书。这孩子感激不已,学习突飞猛进,顺利考入重点大学。
我想,即便是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帮助,也许都会引起他们一生中重要的转折,也许这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而已,但却解决了他们最迫切的需求,那么,我们为何不用心走进他们的生活,伸出援助之手,来扶他们一把呢?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上,他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
人类教育,无论是科举制度还是应试教育,无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情感教育都是不变的主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取得最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贴近每一位同学,作为他们的知己,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孩子是纯真无邪的,我们要以师爱感化他们,以真诚去打动他们,以博爱去吸引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良好、全面的发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源于真心、真情、真爱,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倾注更多的爱心。我们身为人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不泯的爱心,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情感教育这首主题歌唱得更加响亮、更加生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常川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