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倦怠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成因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9401 浏览:1339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执行者,而工作倦怠严重影响辅导员高效及稳定的工作,不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工作倦怠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辅导员工作倦怠成因着手,探讨了消除倦怠情绪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对策
1672-1578(2013)06-0054-01
工作倦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 berger 于1974年提出的,是指个人因工作本身的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态度以及精力衰竭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尤为明显,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透支,工作热情度递减;工作没有成就感,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情绪上常表现为焦躁不安,易怒,以冷漠疏远的内心态度对待学生,希望早日调离辅导员岗位,分析辅导员工作倦怠的成因,从而克服辅导员工作倦怠对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1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成因
高校辅导员工作强度较大,处理的各项事务纷繁复杂,但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在长期过高的压力,工作回报率不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工作倦怠现象,因此出现逃避工作,抵触与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作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辅导员的工作倦怠。

1.1学校管理机制问题

高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忽视辅导员的重要性,即使也提出了一些提高辅导员地位,健全辅导员管理机制的口号,但实施成效微乎其微,辅导员的进修机制不健全,内部调配与奖赏机制不完善,辅导员既不能像专职教师一样通过科研项目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待遇,又不能像行政人员一样按点下班,工作强度不高,并且在职位上有上升空间,这就使辅导员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不公感。

1.2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身份认同感不高

发展是高校辅导员最关心的问题,长远的职业规划有助于辅导员稳定的工作,而许多高校关于辅导员职位晋升、教育培训、评奖评优等相关政策跟进不上,使辅导员产生“前途渺茫”的消极状态,降低了职业忠诚度,从而造成了许多辅导员迫切希望脱离辅导员岗位这一现象。与此同时,辅导员在专职教师和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专职教师认为辅导员这一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什么人都可以做,学生则认为辅导员仅仅是服务学生的勤务员,学术专业性不强,种种现象更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倦怠。

1.3工作繁摘自:学术论文模板{#GetFullDomain}

琐,上下班时间不确定
辅导员一直走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扮演着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事务几乎都由辅导员一手包办,专职教师课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行政管理人员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也可以属于自己,但辅导员却要时刻待命,处理学生各类突发事件,例如:学生生病,寝室矛盾,打架斗殴等一系列事务,无论何时、何地发生,辅导员都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快速有效地处理。并且由于当前高校普遍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既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也加重了工作压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超负荷的工作下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来满足学校和学生不断递升的需求,大脑和身体长期处于紧绷状态[3],生理上的疲惫也就导致了心理上的疲惫,从而表现出工作倦怠的各种特征。
2 克服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应对措施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及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工作倦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危害作用,高校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2.1学校应重视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学校内部薪酬分配的公平性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度,学校应给予合理公正的对待,当前辅导员队伍里主要有两系列人员组成: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无论归为哪一系列人员都是被边缘化的群体,这也就造成了辅导员处于“四不靠”的境界,薪酬不具有“诱惑性”,学校应重新审视内部薪酬的分配,启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及评优模式,既要对工作态度认真、能力较强的这部分辅导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也应该做好能力、业绩一般但工作年限较长的这部分辅导员的安抚工作。

2.2给以正确的职业规划,重新定位辅导员工作

高校应给予辅导员工作正确的定位,明确指出辅导员绝不是简单的“打杂人员”,辅导员工作同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重要,同样应该获得合理的进修培训、职位提升、住房分配等各项福利待遇的权利,与此同时应完善辅导员的人事管理体制,鼓励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行列中来,并给予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辅导员更多的表彰奖励,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现象。

2.3合理分工,减少辅导员工作压力

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处理的事物多而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全能化”,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形中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高校在分配辅导员工作时,应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辅导员,避免辅导员劳动量过大,同时也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专长进行合理分工,分别从事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勤贷等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从而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其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潘伟,宇文利.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及预防[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王新涛,秦天堂,姜文娅.困惑与突破-基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思考和探讨[J].世纪桥,2012(9).
[3]杨瑾,季宜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
[4]王强.青年团学心理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4)(下旬刊).
[5]高世杰.高校辅导员队伍共同愿景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