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析以“知情统一”角度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7255 浏览:21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以往的教育还是目前的教育,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Goleman,1995)。本文从“知情统一”的角度来探求如何改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为将英语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奠定基础。
关键词:知情统

一、高职公共英语 课堂教学

1672-1578(2013)06-0031-02
1 情感教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当今的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客观上导致了人们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教学研究。在以往的教育理论中,有关认知层面教学报告连篇累牍、汗牛充栋,有关情感层面教学的研究论文则稀稀疏疏、廖若星辰,而关于语言教学中情感问题的研究更为少见。在教学研究中人们提出的各种各样教学原则,诸如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等也大多用以规范、指导认知层面的教学活动,却未看到有一条公认的用来规范、指导情感层面教学活动研究,为外语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情感对教师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活动所可能有的促进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丰富的乐学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便是孔子在这方面的最具代表的名言,阐述了好学、乐学情感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这里“知学”指的是缺乏情感因素激励而仅囿于认知因素的学习,而“好学”和“乐学”则都是指带有情感因素的学习。
在国外,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的“助产术”教学到罗马昆体良(M.F.Quintilianus)的慈父式教学从捷克的夸美纽斯(J.A.Comenius)主张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部得到最大快乐的教学到英国的斯宾塞(H·Spencer)提出教学的第一条“快乐原则”,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意识到情感对学习的影响。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思想的“产婆”,用对话、提问、暗示、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寻求答案。昆体良主张“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做到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酷。夸美纽斯作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乐学”思想。他认为师生情绪可以互相感染,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斯宾塞在其著名《教育论》中指出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教学效果是与学生学习时所得到的的满足和乐趣成正比。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Rogers)认为认知和情感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而这种整体首先表现为知情活动合二为一。罗杰斯指出:创造性的思想和观点常常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我们的情感之际出现,而且源于这种淋漓尽致的表现。人天生具有优秀的素质和潜能,而潜能的实现作为人类的本能需求,必然要求任性的“自由运行”,必然要求一种真实、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情感和情绪能自发地表现出来(Rogers,1961)。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 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求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第一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成人的自我实现。虽然人们早就对情感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有所认识,有关的思想也源远流长,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始终未引起人们普遍而足够的重视。
2 一些概念

2.1情感教育的定义

多年前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召开的一个世界性的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国学者就情感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讨论研究后,对情感教育的本质达成了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换句话说,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个体与他人关系的有效性。这种教育理论有两个相关的基本要点:一是对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特别关注学生的态度、感受、信念和情绪);二是把情感与认知发展联系起来,即学生们作为学习者的感受以及他们对虚席科目的感受,至少可以和他们的实际能力一样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西方学者对情感教育的本质涵义的规定,对我们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们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这样就便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顺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把它视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国教育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在情感教育得到积极实施的地方,会产生短期直接的和长期的效果,包括情感和学习两个方面:例如,学生群体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会导致形成更好的学习环境(短期),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生参与社会群体活动的能力(长期)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同样,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学校气氛会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动机,减少疏远的可能性(短期)。还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成熟得到发展,这很可能会提高学生成年后生活的质量(长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积极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这样的学生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体验;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简单的说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2.2意义学习理论(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奥苏贝尔根据意义学习理论(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指出,学生在进行意义学习时所需要的两个内部条件为: 一、学习者必须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即: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需要同时从两个方面来抓:认知和情感。
3 从“知情统一”角度对高职非英语专业语法课堂设计的实施策略

3.1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作为教师,要拥有丰富积极的情感储备,加强自身情感修养,通过自身言行、举动表现出的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受教师的情感感染,有助于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结合教材中有关话题给予学生思想正确的引导,教学形式灵活,加强师生互动。教师的言语、表情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发兴趣,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发展。课下教师可用邮件或者聊天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遇到的问题给予热心的回答和指导,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被关心、被爱护。

3.2教学组织的情感处理

在课堂组织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比如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婚姻观和理想观等方面,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情感内化。

3.3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重视语篇的整体教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的基础上,从情感角度着眼对教学内容的情感组织加工,充分体会和感悟教材的丰富内涵,完成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创作”。

3.4教学环境的情感处理

在教学环境上,教师要立足课堂,营造情感教育氛围的课堂。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呈现教材的教育话题,让学生接触案例,为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留出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

3.5教学评价的情感处理

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教师要注运用多种对认知目标的评价方式,比如考察、测试、评分、定等级等等。另外,教师要强化“过程意识”,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具体的说,即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等。
4 结语
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这种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是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ogers,196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才体现了奥苏贝尔所提出的意义学习,这也正是我们现代英语教学所需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王明初.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5]项茂英、罗杰斯的情感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钱江外苑论丛——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8).
[6]项茂英.情感与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M].天津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