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探小学数学概率教学探讨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6213 浏览:208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在中小学进行概率教学是有意义的”,这差不多成了中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其理由大体有如下几点

(一)认为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经常要面对各种机会与选择,经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各种决策,而这种决策的合理与否,更多情况下只是“概率意义上的”. 李俊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如果岁月倒流三十余年,在那一切都要计划的年代,广大老百姓是不需要多少概率知识的. 但是,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以后,通过产品市场、人力市场、金融市场、投资市场等渠道,人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不确定性的无所不在,感受到了解和预测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 ”简言之,人们在生活中要用到概率论的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概率更大了,因此在中小学教学概率是有意义的.

(二)在概率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解决问题、计算、推理,以及整数、分数、比值等知识

这实际上是在学习新数学知识的同时复习和运用过去的旧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像概率这一类学习内容本身是充满挑战性的,一些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学生接触这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概率论是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的好素材

在概率论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频率与概率所表现的常量与变量的辩证统一,等等,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启蒙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概率教学特别重视,在内容上专门有“统计与概率”一块,自《数学课程标准》刊行及相应的实验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各地的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以概率为教学内容者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一则新内容体现新理念有其独特优势;二则概率内容的教学以前没有涉及,出手就是原创,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好的观赏效果.
然而在我国,过去因为人们普遍还没有对统计和概率在决策方面的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概率一直是作为选学的部分存在于教科书之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在小学概率教学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概率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在课程标准和教材基本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小学概率内容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到概率教学的困难,关注小学生的实践活动

对随机观念,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数学教学却使其养成了确定性的习惯. 因而,随机观念的养成是长期的、艰难的. 要克服我们习惯的一种确定性思维方式. 仅仅依据对什么事情都习惯于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而缺乏主动实践探索的意识是不行的.
为此,需要加强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任务中产生学习兴趣,在真实数据的分析中形成数学的思考,讨论、辨析中加深对概率知识(尤其是一些易错的概念)的本质理解,同时也可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和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素材及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翻开目前教材中的概率内容,不难看到,大量的素材是“摸球”“转转盘”“抛硬币”,除了这“老三件”外,别的素材很少. 事实上,这些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并不紧密,我们主张概率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如怎样理解“降水概率”?一些谚语如“春无三日晴”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概率教材. 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遇到让老师尴尬的实验数据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最好不要避而不谈或者一带而过

“大量重复实验的统计规律性”是我们对概率的一种认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概率教学应与统计相结合,教材编者也都注重让学生经历大量重复的做随机实验的过程. 于是,在进行概率教学的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在分组进行随机实验,或摸球,或抛硬币,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并与同伴交流. 可是,在组织学生进行随机实验并交流结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令老师比较尴尬的实验数据,比如本来是想要通过实验说明袋子里红球个数与黄球个数相同,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与摸到黄球的概率一样,可实验结果往往并不一样. 本不是想要通过实验说明袋子里红球个数比黄球个数多,摸到红球的概率就比摸到红球的概率要大,可实验若干次后往往出现摸到红球的个数反而少些. 这些情况,作为对概率有所了解的人来说,可以理解. 我们也可以用“偶然性”“实验次数不够”“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等来对这样的实验结果作出很漂亮的解释,可这些都只能是由比较懂概率的人说给懂一点概率的人听才有效果,如果学生不了解概率,甚至我们本来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让学生了解概率的话,这样的结果和相应的解释有效吗?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这种状况,本人有以下几种观点可供参考:
观点1:鼓励学生继续实验,学生在反复进行随机实验的过程中,能领悟到很多东西. 浙江一位老师在组织学生研究“同时抛两颗,将各自点数相加,和是哪个数的概率最大?”这样一个问题时,因为学生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给出的结论不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和为7的可能性最大),教师就鼓励他的学生进行过数百次的实验,尽管最后学生通过实验,还是不相信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学生的收获却是很明显的.
观点2:组织学生讨论.
观点3:把全体学生的数据相加,以增加实验次数,引导学生认识到次数明显较多的试验结果可能更接近问题本来面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