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世界观化学教育对中学生世界观形成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13 点赞:10018 浏览:36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社会环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伴随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发形成的。在社会里,有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也反过来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所接受到的各种学科教育都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育;中学生;世界观形成;影响
1002-7661(2013)29-132-02

一、研究背景及界定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社会环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这些观点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伴随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发形成的。在社会里,有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也反过来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中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所接受到的各种学科教育都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学化学教学就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源于: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所以化学学科在期间扮演了很重要的较色,尤其对文科生来讲,化学学科中的很多实验现象,基本原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社会科学品质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也为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所阐述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几项重要内容: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从这些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来,新的课程标准是相当注重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相当重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十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对于高中文科生由于学科倾向的不同科学素质往往弱于理科生,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而化学教育恰好可以弥补和帮助文科生更好的培养科学素质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精神有着更加有益的帮助。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就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可涉及以下层面:

1、“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教育

(1)物质运动规律教育。初学化学者一般兴趣都比较浓厚,求知欲较强,对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情趣盎然。然而,当他们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又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化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例如,初三化学第一章“ 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分子照片吸引学生观察并帮助他们得出结论,即世界是物质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内容的一门科学。这样,学生很自觉地就接受了 “ 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思想。又如,在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时,教师可通过实验中的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揭示因分子破裂、原子重排而生成新的物质的规律,并由此得出: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运动着的科学结论。通过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运动这一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任何物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思想。
(2)质量互变规律教育。众所周知,事物的变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要由此而上升为一种思想观念却并非易事。为了使学生深入认识这一理论,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在向学生揭示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时,笔者也以“ 量变到质变”这一辩证思想作为基础,强调指出,正是由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改变,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讲述这些知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相关演示,使学生懂得了物质的量变,一旦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这一辩证法则。

2、“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教育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方面的不同倾向。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能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使学生会用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化学教材中,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说俯拾即是,如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得电子与失电子、阴离子与阳离子、化学反应的吸热与放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这些内容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基本运动规律。如: 在讲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时,从对人类有利与有弊两方面来分析:氧气可供呼吸,支持燃烧; 但氧气也能使食物腐败,金属锈蚀。氢气是理想的气体燃料,但它容易发生爆炸,不易运输和贮存。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植物生长;但二氧化碳过多又将形成温室效应,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构成威胁。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但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甚至是扼杀生命的罪魁祸手。由此看来,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从而使他们增强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政治学科的责任,同时也是化学学科应尽的义务。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教育

1、高度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践活动

中化学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不仅是帮助学生印证所学化学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教育的最佳渠道。例如: 在讲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此时要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感知其现象,揭示其本质。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

2、尽力做好教师的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例如: 在讲“ 质量守恒定律”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说“ 物质能量守恒”,是否意味着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也守恒? 想要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这时,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最关注的。因此,教师可同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除教材上的两个实验之外,还可补充如蜡烛燃烧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的结论。而有些化学反应( 如蜡烛燃烧) 由于产生的气体散逸,将会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学生懂得了认识是从实践中来,而得到的认识又必须通过分析、归纳、辩别真伪而上升到科学理论,最后,还要借助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

四、创新发明精神的培养

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和科学发展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的人,顽强的人,不怕失败的人,敢于献身的人才可能有所创新。让学生知道发明创新并不神秘,关键在于坚韧、科学和求实,从而帮助其树立创新的自信心。
(2)加强化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顺序,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勤奋、实事求是的精神。
(3)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告诉学生,许多伟大的发明,惊世的创造常常是从那些平常的、一闪念的好奇心开始的,没有好奇心,真理就无法启步。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会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才敢于捕捉疑点,并将其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4)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如: 做磷的燃烧实验时,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如何才能燃烧? 对铜片上的红磷,学生很快就会回答,而对于水中的白磷,学生因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只会回答将其拿出水面。老师在加以肯定后再问“:不拿出水面能否燃烧?”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后,教师再用实验加以验证。这种科学实验与主观思想结果的对照,常能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双基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忽视了双基教学,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加强并完善课堂演示实验,增加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共同现象,而且更善于发现不同现象。如增加高锰酸钾溶于水的演示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分子的运动。增加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分组实验,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做全并补充部分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究性学生实验。实验前明确目的要求,让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后相互讨论,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方法。如: 硫、磷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如何加工制成具有防毒气逸出的装置,使实验更安全,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践的能力。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阔源于:www.618jyw.com
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为学生创造思维打好基础。如: 对附近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对污水的处理方案。
(5)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科学有趣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猜想,并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积极思考,让幻想与猜想同创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抓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把教学看作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应该看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识别伪科学的能力,教会学生用科学来为人类造福,帮助其养成求实与创新的习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王伟群.化学教育.200

5.26(8):27-28.

纪明泽.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129-130.
[3] 潘美英.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4.
[4] 诸惠芳.编译.化学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