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范式浅论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更新时间:2024-01-05 点赞:16841 浏览:72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践,一批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进驻小学语文课堂,新理念带来的冲击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简单“翻新”,而是一种范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有坚实的背景,形成了新的教学范式,同时这些范式又和新的理念耦合,极大丰富和扩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阅读教学历来在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索阅读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一线教师们不断追问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形成的背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正是这一新的理念揭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创新。

1.语文课程性质观的催生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必然随语文课自身的性质转化而改变。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课改正式开始。《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的性质进行重新界定,势必影响语文教学观的转变,催生出新的阅读教学范式。

2.新的学习方式的呼唤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为“终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与此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且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重塑角色。为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范式。

3.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的理念成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在地位关系上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人格地位之中,互相尊重对方的感受,师生之间比较融洽的互相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在互动交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这种理念,必须创新教学范式。

二、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几种范式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自身的转化及其对阅读课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小学语文界对阅读教学的范式进行了深入实践,相继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1.以整体性阅读作为突破口的阅读教学法范式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教学。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同时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体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因此,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掌握重点,最后回到总体来,通过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立足于这种观点,产生了以下一些阅读教学法:
(1)单元整体教学法。以单元为整体,以讲读课文为例子,教师上好讲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带动阅读课文的教学,体现“引、扶、放”的教学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借此机会,教师从繁重的课文讲解中解脱出来,更多着力于设计阅读练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
(2)三步式阅读教学法。第一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认识;第二步,抓住重点,围绕中心,分步精读;第三步,由段到篇,总结全文,回归整体。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层次的要求各有侧重,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始终贯彻着整体性原则。
(3)四步四环阅读法。这种阅读法,首先把阅读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后综合达到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其基本内容是:第一步是了解性自学,四个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质疑问难;第二步是理解性自学,四个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小结提高;第三步是鉴赏性自学,其基本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鉴赏→点拨深化→综合提高;第四步是应用性自学,其基本环节是:方法迁移→自学讨论→诱导点拨→深化总结。

2.以质疑问难作为特征的阅读教学范式

解疑释惑是教师的本质,同时也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范式。以“疑问”为中心,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种模式在以往的自然科学课程中运用较多,而且效果一直较好。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小学阅读课教学的发展,以质疑问难作为特征的阅读教学范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不同的方法。
(1)“以问促读”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要求把“熟读”与“精思”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2)“五疑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法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倾向,以疑问为引线,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生疑、排疑、释疑、解疑、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学习,其基本结构为:教师定向——自学生疑——讨论引导,尝试排疑——相机点拨,启发释疑——动脑动笔,练习解疑——扩展思维,创造质疑。(3)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阅读课文,尝试练习,相互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其结构形式是:根据教材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质疑问难——教师讲解,正误补救。其优点是为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有利于调节教学活动,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质疑一释疑”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质疑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其基本模式是:揭示课题,审题质疑—分段讲读,提问质疑,讨论释疑―通读全文,总结中心。

3.以“导学”作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导读法的倡导者钱梦龙认为,教学模式反映人们对教学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教学内在规律的“外化”。模式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变化不是对规律的否定,恰恰表现了对规律的更为深刻的认识。语文导读法由“三主四式”组成。“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1)“自读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概念的范围大于通常说的“预习”,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因为两者的培养目标和途径不同,训练方式不同,进行的时机也不同。自读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先教给阅读的方法,然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自读(先教后读);二是学生先自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阅读的方法(先读后教);三是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
(2)“教读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简言之,教读就是教会学生自读。一旦学生真正学会了自读,老师就可以“不教”,这是教读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说,教读的过程就是“教”与“读”相互影响、彼此消长的过程。
(3)“练习式”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的作业。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对新获得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二是为促进知识的迁移。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原则,重视应用,因为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4)“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又知新,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复读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每个单元的复读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从若干篇文章中寻找某种可供归纳、比较或推论的材料,因此,复读不必也不可能像初读时那样一篇篇文章精细地读,它要求读得快,凡与复读目的无关的材料都可跳过不读,这恰好是培养学生“跳读”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新范式的耦合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贯彻执行,一批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实践运用,特别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的学习模式,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耦合,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场域、目标和价值。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统一的场域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即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范式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除了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还需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来配合,以扩大语文教学场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终端延伸,是对我们课堂教学成果的必要检测。课堂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是主体;课外活动注重实际运用,即把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能力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所以课外活动范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充分体现。课堂内外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短时期内不断增强。不然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体现。

2.生活化与学以致用相统一的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学用统一,学生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同样,新的教学范式也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运用性。两者正好在生活化学习和教学上找到交点,将语文阅读与生活对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引领学生去体会被“生活化”了的理想世界,而后反思我们的现实生活,解决教与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学生认识生活以具体的帮助。由此将实现“教读”和“学写”、“教文”和“立人”的进行统一。生活化教学范式强调“整体、系统地回归生活本源。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生活、作者生活、读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对课文进行深度探究,确保了学生与教师对生活话各因素进行有效对接和相融。”
但是,生活化教学范式需要大量的情境创设,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还原于生活,到生活中去,例如科普文、说明文回归生活化就比较不好操作,这种文体需要抽象思维。

3.语文素养与情趣相统一的价值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范式里一定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求得知情达意的统一,最终完成语文义务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与语文实践相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曾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思维、语感、情感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通过自主学习探求的阅读教学范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达成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思维、培养语感能力、陶冶人文情感,增加语文学习素养的综合性目的,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读本[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李海龙.阅读教学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2000.
[5]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大象出版社,2002.
[6]贺卫东:.体验语文教学范式价值取向与设计路向[J].当代教师教育,2009.
[7]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作者简介:王发国(1963-),男,四川省万源市庙垭学校小学高级教师,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