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作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写实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26389 浏览:1194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给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即: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激发兴趣,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下面就观察写实对写作的作用、中学生作文现状以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写实的一点做法及感受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正确引导;看法

一、生活——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样的文字。”也就是说,离开了日常生活的积累,那么创作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往今来的一切创作实践证明: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的创作离开过生活,也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的产生离开过生活。著名的作家柳青为了完成《创业史》的创作,在长安县黄埔村一蹲三年,一边观察体验生活,一边进行创作,而且他每写一个章节就念给当地的百姓来听,征求他们对作品的意见,据说他当时为了写一个泼妇骂街的场面,苦苦思索,写了许多次都不成功,于是他灵机一动,在本村一个有名的泼妇从门口经过时,将一盆水迎头泼下,惹得那泼妇心头火起,跳起来,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他不但不生气,而且完整地记录下了那个场面。试想,如果没有那三年苦心孤诣的观察,勤勤恳恳的创作,恐怕就不会有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创业史》诞生。屈原因为被昏庸无能的楚怀王流放,才会广泛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的疾苦,写出了《离骚》那样的忧国忧民之作。杜甫如果不饱经战乱、颠沛流离,就不会给后人留下那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如果不是在革命大熔炉里千锤百炼,也不可能创作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传世之作。而今,许多文学艺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积累素材,获得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因此,我们说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

二、初中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8年,可以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教育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感触颇深。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前期的多子家庭的孩子,父母的溺爱相对较少,孩子在家庭还帮助大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接触生活较多,学生积累的素材也较多。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条条框框较少,教师自由支配的空间大,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开阔知识视野,有些学生的作文还能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年来,学生中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子女的增多,这些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溺爱有加,什么都不干,缺乏生活,导致动手能力很差。同时,出于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教师、学校也不敢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学生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加之网络的普及,范文的泛滥,程式化,使这些本身就缺乏生活的孩子养成了弄虚作假的不良之风,遇到写作文时,不是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炼加工,写成文章,而是“造文”,即:凭空想象,网上下载,抄袭范文,然后改头换面,拼凑成文,这样的文章必然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写作练习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实践证明,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写实入手

良好文风的形成,必须从小抓起。写作能力的养成,必须从写实入手。笔者在教学中有过这方面的一次经历,小有收获。
当地有一座清明山,虽名不见经传,但在当地方圆十里八乡,还是远近闻名的。每年的除夕、元宵之夜,清明佳节,游山烧香、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们颇多。前几年,当地政府为了扩大影响,开发旅游资源,还举办了好几届庙会,搭台唱戏,展销产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虽然这些政府组织的活动慢慢取消,但民间活动却方兴未艾,规模更大,特别是清明佳节,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时机,因此许多学生在这一天,想方设法,冒着旷课挨批评的风险,去逛庙会,上山游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清明节被列为传统节日,放假一天,这一矛盾得到解决。2010年,在安排清明节放假前,我给学生安排了一次观察写实的作文:要求大家在游庙会、上山后,每人写篇“清明节”为话题的活动。而且给学生列出了一些观察题目,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然后整理成文。这次作文由于事先安排详细,学生准备充分,观察认真仔细,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位学生在《清明节见闻中》这样写道:“一路上车水马龙,人如潮涌,川流不息,信步慢行,不时有汽车、摩托车、农用车从身边飞驰而过,自行车多如牛毛,徐徐前行,因交通紧张,行人颇多。但见红男绿女,老叟幼童,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满面春风,喜上眉梢,一路欣赏美景,不觉已到山下。”把一路上看到的热闹景象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还有一位学生在《春游清明山》中这样描绘山脚下的景致:“临近山脚,游人小贩云集,各自忙碌,准备登山的游人大多慷慨解囊,购买上山敬神的东西,做着到上山前的准备。卖香表、花炮、吃喝的小贩们,忙着高声吆喝,招揽生意,叫卖之声此起彼伏,真是一派热闹景象。”还有一位学生在《清明节登清明山》中写登上山顶看到的景象:“但见神堂、凉亭,雕梁画栋,钩心斗角,煞是好看,到处是人,善男信女们求神拜佛,个个神情庄重,燃烛,上香,烧表,放炮,磕头,许愿,无处上香者则把大把大把的香烛扔进火中,整个山顶弥漫着浓重的味,空中缭绕,耳边炮声不绝,其态度之虔诚,场面之宏大,简直让人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想如果把这些花费投资教育,则会解决多少贫困孩子上学的困难。稍事休息,极目远眺,山下嫩绿的麦田,整齐的村庄,如梭的人群,尽收眼底,使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也真正领会了老杜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不但写了所见所闻,更有所感。如果没有真实的经历,实际的观察,学生是很难写出这样生动的文章。
由于指导学生接触生活,细致的观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写作热情像火山一样从胸中喷涌而出,写作潜能得到了极大的挖掘,使那次作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总之,一切写作实践活动都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写作活动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对不会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和写作能力,必须从观察写实入手。
参考文献:
罗文平.写作教学训练序列的构想[J].教育艺术,2007(11).
曾宪

一、关于作文教学现代化的思索[J].学科教育,1999(12).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西荆镇初级中学)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