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疑面临权威,敢于质疑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3915 浏览:592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陕西使用新教材已有五年之久,由于地理版本较多,汉中地区主要使用的中图版。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各种图表的选择上,都有明显的创新,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图表也更加丰富生动,也能调到起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和质疑,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榜样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方面很值得商榷。
关键词:中图版地理教材;权威;教材内容;课后作业;课后小结

一、地理必修一在教材内容和图表方面的不足

1.课本第42页中对气候成因的分析时,应附加一张气候分布图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分配图,使学生先对世界气候的分布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再结合“气温和降水分配图”掌握这些气候的特点,用语言把它叙述出来,最后再去分析气候的成因。使学生形成“气候分布——气候特点——气候成因”的知识链,容易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而且“气候”这一部分在自然地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地理现象都是从这一要素分析的,而且在每年的高考中这一部分都是重头戏。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两张图表附加上,免得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要在黑板上画简图,学生在照着画的时候总是问题百出,无疑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2.课本63页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教材中叙述明显有问题,以往在教学中都在强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即30°~40°大陆西岸由于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应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而在同纬度大陆东岸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应形成“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夏季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而受季风影响,降水应有最显著的“夏雨冬干”的特点,和地中海气候降水正相反。但课本中却说是“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往的教材及很多资料相矛盾,明显误导了学生。另外,说温度带时“亚热带”也不准确,以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的秦淮线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重复,改线的纬度大致是33°N,由此可看出,这一纬度范围应该是地跨“温带和亚热带”,在很多地图册上两种气候在此区都有分布。面对课本中一处的错误叙述,一处不严谨的叙述,作为权威读物——地理课本,实在不该有这些问题,会明显增加我们教学的难度。
3.课本81页“自然条件对交通路线走向的影响”部分,语言表述不全面,欠规范。书上只提出了铁路线而未提及公路线,但公路选线也很重要,需要强调在山区公路应如何考虑地形进行合理布局,同时还可以补充上“经济因素”对交通路线的影响,以前老教材的编排就很全面,而且课后还有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给出的几条线路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的路线,真正体现了知识的“学以致用”性,新教材不妨加以借鉴。

二、课后作业的思考

这本书课后作业太过机械死板,只是一些简答题,使学生只会照书一抄就万事大吉,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容易产生“学地理就是背地理、背地图的思维没有真正领悟每节知识的内涵,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这样既不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也不助于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使很多教师只能舍弃课本上的作业,去选取地图册和其他资料上的习题,课本发挥的榜样作用很显然没显现出来。因而笔者认为在作业方面应形式多样,设置一些探究性和实用性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达到“温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故而知新”,并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学得不是死板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地理知识,而且也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章末小结的设置

本册书主要是“自然地理”部分,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知识间的联系又非常紧密,作为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初中又没有地理基础的状况下,学生学这些东西无疑是雪上加霜。本人认为应把每一章的知识做一个归纳总结,以点带面,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可以直接点出来,同时在学法上多给予指导,使他们尽快入门,提高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地理素养。
诚然,新教材的编写上优点很多,付出了很多编者的心血。但上述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恳请有关专家和教师能看到关注到这些问题,使教材更加尽善尽美,也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城固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