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32610 浏览:1474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生命教育素材,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迫切而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学史进行生命价值教育,活用物理教材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品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提升生命品质,推动学生创造生命精彩。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脉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关注生命成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迫切而必要。

一、通过物理学史进行生命价值教育

物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用物理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哲理、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等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例如,哥白尼为“日心说”而抗争、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发现烧水壶的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所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等。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与这些伟大科学家对话时,感受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与生命价值的追求,就是对学生进行贴切的生命教育。

二、活用物理教材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与生命紧密相连,物理与安全紧密相连。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将生命教育在物理学科中进行渗透。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中的次声波”时,除了讲解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以外。我还和学生共同讨论发生地震时如何处理和自我营救,使学生了解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下面,也可以利用固体能传声的知识,敲打水管等固体物求救。对于台风和海啸发生时的自救也可以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课后上网查询,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安全自救的方法。
在学习“光的传播”“透镜”“光的折射”等知识时,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到水中嬉戏,知道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将干燥的柴草点燃,从而进行自救;并且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品质教育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科学探究、第二课堂的开辟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当前的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较为缺乏批判、质疑的意识,通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科学探究实验的开展与有意识的引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意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让学生先感受用力推桌子,桌子运动,停止施力,物体停止运动,从而让学生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教学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权威人士的观点一定正确吗?”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质疑。再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迷信权威,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意识。
很多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课题,如“研究学校所在地区水污染问题”“调查学校电能消耗情况,并对节约用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拔河取胜的诀窍中那些与物理有关”“温室效应”等,都可以用来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有效地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实验反思等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从生产到生活,物理无处不在,建立在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灵动”,更具“生命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提升生命品质,推动学生创造生命精彩。
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0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第一初级中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