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2134 浏览:970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感受、欣赏美,并能联系实际去创造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富饶,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
关键词:审美;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发现美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把审美体验过程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音乐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审美从不完整的向完整的方向转化,使其与生活产生共鸣并获得美的享受。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一切“美”都源于生活,如何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欣赏身边的美,从而去理解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与课题相应的,即视、听、感为一体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陶冶情操,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例如,《神州大地——江河万古流》是七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我国的江河,通过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时,为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没有告知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倾听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段,让学生感受这段音乐“可以表现怎样的场面?”,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激烈的战斗场面”“紧张的考试”……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给学生观看了三段无声视频(潺潺的小溪流水、丰收的稻麦金黄、黄河的波涛汹涌),让学生选择“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哪组画面的情绪?”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在视、听、感受、想象、交流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黄河的气势,之后我又问:“黄河上有很多的船夫,他们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水路和气候,唱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歌曲,这些歌曲我们叫它船夫号子,你们听过船夫号子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由此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欣赏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美”的体验。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创新。通过学生的发现与创新,学生的性情才能得到陶冶,创造性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例如:在欣赏《十面埋伏》一课中,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用自己的声音和身边仅有的声源及一些乐器,来合作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和“铁骑奔驰”的音乐形象。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创造性地分别用歌声、哼鸣声或敲桌子、跺脚、鼓、锣等手法来表现这些特定的音乐场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演唱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与表达不同音乐形象等相关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合作、共同发现美、创造美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将音乐审美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使音乐教学过程变为聆听美的声音、感知美的画面、体验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美的情感的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陈泓茹.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