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政治课初中政治课不足探究法实践与探索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6280 浏览:189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问题探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以主体参与来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践习问题,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关键词】问题探究,生成,建构,践行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发展性,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政治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发现问题的喜悦感,探索问题的挑战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中学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改变了以往政治课“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生成、探究、践习的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突出启发性与体验性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求知事物的探索。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创设情境要突出启发性与体验性。
1.1 设疑,求启发性。不管是设疑布障,引起悬念,还是设置情境,展示意境,都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而不能离题;要有思考的余地,能引起思索,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疑的目的。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这瞬间的结合所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
1.2 巧妙,重体验性。情境设置要体现学生观,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以学生能够接受的、乐于接受的、渴望接受的方式为核心去考虑学生怎么学、怎么参与、怎样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要素去配置教学的其他要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是问题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活力所在。

2.建构互动,探究问题,突出自主性与创造性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两大重要因素。问题探究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深问题的深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决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在互动中探究问题。
2.1 互动,求自主性。问题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究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表现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觉性就越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教师要大胆设计各类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对同一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大讨论,引导学生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2.2 探究,有创造性。设计的问题应突出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学习的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 交流,求多样性。“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在问题探究性学习中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火花,深化自己的认识。交流活动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与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面的理解。

3.践习延伸,发展问题,突出实践性与辐射性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它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
3.1 拓展,有辐射性。引导学生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课内到课外,由读书到做人,让政治课真正由封闭走向开放。引导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养成习惯。引导学生从点到面,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丰富课堂信息,也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迁移的目的。
3.2 体验,重实践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如让学生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在这种角色体验中,更容易理解、感悟生活中的那些实际的角色承担者的生存处境,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道德境界,在这种对照、反思中获得新的道德体验,达到新的道德境界。
3.3 活动,有层次性。无论是思维性活动,还是操作性活动;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体活动,都要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做到有效教学。“统一步调,统一标准”的传统教育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而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水平。难度低的有利于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求知欲;难度大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