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导入优化课题导入试述提高教学效率学报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4932 浏览:123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魏书生说:“好的导入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课题导入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巧妙、得体的课题导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那么,课题导入的原则是什么?课题的导入有哪些形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课题导入的原则

1.淡形式,凸本质,重生成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计算:①(x+1)(x-1);②(x+3y)(x-3y);③(m+n)(m-n);④(2y+x)(2y-x).
(2)猜想(a+b)(a-b)=.
(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进而揭示课题,知识被激活了,生命被点燃了.学生会被“特殊—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所震撼,问题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归纳猜想与证明的必要性.

2.清新、自然、启承流畅

课题的导入要让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过渡自然,启承流畅.导入要和新授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3.聚神、激趣、唤醒

问题情境最重要的功能是聚神、激趣、唤醒,落脚点在于“唤醒”.“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语).唤醒学生尘封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鼓舞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斗志.
例如,在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你给出任意两个正整数,我马上就能说出它们的平方差被哪个数整除.大家都喜欢做游戏吧?有兴趣的同学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数字快速写出结果,例如882-722能被160和16整除,1022-522能被154和50整除,大家想知道老师刚才说的结果对不对吗?为什么我能那么快得出结果呢?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

4.重体系、慎创新、求生本

在课题引入时,一定要在尊重教材体系的前提下创新,追求生本课堂.
例如,在讲“矩形”时,有的教师并没有在“中心对称”的体系下导入,而是“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使之成为直角”引入课题,割裂了教材体系,不利于学生在“概念框架”中建构概念.这种创新是不可取的.

二、课题导入的形式

1.旧知牵引式

旧知牵引式是常用的课题导入方式.所谓“旧知牵引式”是指在旧知复习、运用的基础上,巧妙引入课题,不着痕迹,给人以“大雪无痕”般的感觉.
例如,“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
(1)口算(看谁算得快): ①(-3.4)+(-

2.6);②(-7)+10;③(-6)+0;④(-212)+1

图1(2)如图1,如果我县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1:8℃,5-(-3)=8.
生2:8℃,5+3=8.
师:如何计算5-(-3)?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这种课题导入方式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由于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因此有理数的减法的学习就有了“生长点”.在问题2的解决中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理解5-(-3)=8,这就为下面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架设了桥梁.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种“旧知牵引式”课题导入方式,适用于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易于“利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方法称为概念的同化)”.如“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均可采用“旧知牵引式”课题引入方式.

2.操作探究式

所谓“操作探究式”,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揭示课题的方式.这种课题导入方式要求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
图2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1)如图2,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其中点O是AC的中点(设点B关于O的对称点为D).
(2)四边形ABCD是对称图形,点O是.
(3)AB与DC、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学生很容易完成以上问题.
师:我们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揭示课题.
像“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周角”等操作性较强的课题导入,均可采用“操作探究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在操作中品尝到了“发现”、“创造”的乐趣,“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借此‘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芒和人性的魅力’”.

3.类比迁移式

所谓“类比迁移式”,就是通过与旧概念的类比,顺利迁移到新概念中引入课题.
例如,“矩形”的教学.
师:我们知道“将任意△ABC绕其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你认为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的中点旋转180°后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
图3师:如图3,BO是Rt△ABC的斜边AC的中线,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 思考:①你画出的四边形ABCD有何特点?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③它比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吗?特殊在哪里?
④你认为如何给矩形下定义?
⑤根据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矩形的性质?
这种课题导入方式,已经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决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被激发了,智慧被点燃了,创造性思维开始绽放.

4.归纳探究式

所谓“归纳探究式”,就是“以若干典型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其本质属性、归纳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的课题导入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因此,这种课题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对若干典型具体示例的类比、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5.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式”,就是课题的导入单刀直入.
例如,“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教学.
用一副三角尺,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图

4.∠α与∠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① ②
图4
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尽管∠α与∠β的大小不确定,但是图4①中∠α+∠β是一个直角,图4②中∠α+∠β是一个平角,从而导入课题.
一般说来,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没有新概念的“生长点”,学生就无法将新概念“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导入课题,让学生选择“概念形成”的方式获得概念.

6.史实、背景式

所谓“史实、背景式”,就是以概念、公式、定理等产生的史实、背景为依托,在学生进行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探索中,不仅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而且享受到数学丰富文化内涵的熏陶,生命的力量.
例如,“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勾股定理”的教学.
(1)PPt展示一部分生活图片,感受生活中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提出问题:
①通过以上图片的展示,大家知道在这些设计中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②工人师傅要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支架,一般会怎么做?
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除了我们已知的不等关系以外,是不是还存在着我们未知的等量关系呢?这个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这个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勾股定理.
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好的导入是教师拨出的第一个音符,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精心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活化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