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思维谈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年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9560 浏览:838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动力,有了创新才有国家和社会以及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看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 独特性 活动性 敏捷性 培养
1674-4810(2013)20-0088-01
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活动性、敏捷性。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维能力的独立个体,不是教师控制下的附属品,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将课堂变成师生共同互动的阵地,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求知的,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在课堂内要保证学生有较多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消除紧张的畏惧心理,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受课本和教师传授内容的束缚,甚至要敢于否定课本中或教师传授的某些内容,教师不要打击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的学习作风和精神,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要善于诱导或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创造性人才。

二、激发联想,促成思维的活动性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是促成学生思维活动性的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的范围,因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才能促成思维的活动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促使思维活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实践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现实中,就能使主体的思维发生层次的飞跃。思维的独特性、活动性、敏捷性、求异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前后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使学生感到知识内容新颖,引发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维上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还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因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可以消除班级中后进生文不如人,技不如人、前途渺茫等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努力树立弃其不足,扬其之长、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挖掘学生身心潜在的优势和强大的一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变为诱、变学为思、思中生疑,有了质疑才能激起联想,才能产生求知欲,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敢于假设,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取等以学生的发展和创新为出发点,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藏的创新智能,达到多类型、多层次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思维的活动性更上一个层次,达到新课程改变对人才需求的培养。

三、抓住教材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每门教材,每个章节内容都有它的不同和特点,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诱发他们能看到别人所看到的,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新创新、新发现和新发明。洞察力和想象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起点和积累创作素材的前提,因此教师积极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客观情况,所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创作的中心内容来确定观察对象和方法,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科学的想象,立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思维潜能,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极为有益,创新思维中敏捷性是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主动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知识,探索新规侓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