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魔力让历史与社会课充满“魔力”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6591 浏览:222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让历史与社会课充满“魔力”,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化、课程内容表现的情境化、作业与评价的鲜活化等方面去努力,让历史与社会课充满“魔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充满“魔力”
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伴随新课革地推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陈地,而课堂则是学校这一新课改主陈地的主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愿意度”,而作为新课改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其学习行为的改变和素质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让社会课充满“魔力”将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让历史与社会课充满“魔力”谈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和借鉴。教学模式一经形成,其基本结构就相对稳定。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但不少老师习惯于轻车熟路,较普遍地沿用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和探索创新的意识,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缺乏吸引力,最终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样,只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模式对学生来说才更具魔力,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可尝试如下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这一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求知的兴趣点,然后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包括学生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自制简单道具,最后进行课堂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角色行为,深化对社会的认识。例如:讲“你我他世界”中代际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时,采用这一模式会使教学更生动,课堂更活跃,学生也通过角色互换认识体验父母的辛劳、家庭的温暖、师生之间的平行与互敬互爱的关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辩论式教学模式:即组织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本方对某一事物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之处,力求驳倒其论点,以求得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全体参与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比如,在对“网络对青少年成长有利还是有害”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课堂气氛就非常地活跃,学生一些模糊的认识也在辩论的过程中得到了澄清,达到了单纯由教师正面说教难以收受到的教学效果。
除此外还有学习对抗赛式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式以及“自主——互动”式等课堂教学模式,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受学生欢迎。当然,随着新课改地进一步推进,还会有更多新的教学模式出现。

二、课程内容表现的情境化

历史与社会是门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相当丰富,尽管课程内容在选择上已经将许多概念化、抽象化以及“繁、难、僻、旧”的知识去掉了,精选了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但受学生生活经历局限,仍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缺乏体验。这样一个生动的情境创设,就可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我们便可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并掌握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当然,情境化的课堂也必然是个充满“魔力”的课堂。
置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于仿真情境中。仿真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教学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如:在“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的教学中可作如下情境创设:首先,课前师生动手布置临时的“家”:贴同学自己制作的窗花作品、挂大红灯笼、吹气球,挂彩带、贴春联。上课开始时师生和着《庆丰收》、《喜洋洋》等喜庆音乐共唱共舞。在学生融入到一定的过年氛围中后,老师可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了解春节文化,像民间的剪纸、年节的来历、年的传说、年节的喜庆、各地的民俗及风情、窗花、春联、老百姓的年夜饭等。从而使学生在特有的过年情境中从音乐、美术、民俗等各方面来感受春节所蕴含的团圆、喜庆、祥和的意韵,感受年的文化,感受民族过年的喜庆,民族文化的魅力,民族的凝聚力,感受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祈盼着的团圆与平安,期盼与祝福,幸福与分享的情感。

三、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鲜活化

传统作业的布置,是由老师单方面的权利,教师以“齐步走”的形式,让全体同学在同一时间里完成同样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差异。因此作业对学生而言,变成了毫无“魔力”的任务。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作业的面孔,让作业的“表情”丰富和生动起来,力求形式灵活多样,将统一作业变为选择性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选择,融入人文关怀。比如,学习了辛亥革命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爱创作的你,不妨将孙中山这一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写成一首诗。
(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的把林觉民的《与妻书》读一遍,体验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
(3)爱绘画的你,不根据课文中所讲,设计一份辛亥革命手抄报。
(4)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作业的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要更新观念,让作业呈现“新”的面孔,让作业成学生愉悦而美好的体验。
新课改特别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作业批改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善于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多些赞誉和鼓励,少些批评和指责,多些温情,少些冷漠。如:“你的字很清秀,我很喜欢!”,“一半的选择题做对了,不错了,继续加油!”,“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能私下探讨一下吗?”。总之,应当让作业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桥”,让批改走向鲜活和生动。
课堂的魔力与每位教师的教学功力有关,它是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不过,如果我们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教学的层次就能不断的提高,教学魅力就会不断地增强。
参考文献: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教学技能应用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江雅君,女,2000年毕业于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专业(现台州学院)。毕业后一直在箬横镇中学从事初中社会思品教学。从教十三年来,本着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多研究,多实践的态度,使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己有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奖,在教学业务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优质课三等;大比武一等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