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谈浅谈创新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7256 浏览:719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32-0-01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陷入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是扼杀学生上进的大敌。因而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激发出来,并保持下去,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新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疑问,引发好奇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意识不强,但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和好胜心。基于这个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精心设置疑问,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不要一下子就把“3的倍数的特征”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几个学生随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意说出几个整数来“考”老师,老师立即做出准确判断: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当堂验证。当学生发现老师的判断十分准确时,感到非常惊讶:老师真神!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答案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个个都被激活了,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此时,老师再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学生再也坐不住了,求知的高涨,这就为下面上好“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巧设生活化的数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利用音乐、游戏、多媒体等方法构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如《认识圆柱和球》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课中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再利用课中演示,“把这些实物画在纸上是怎样的”演示圆柱“大”“小”“高”“矮”“竖”“斜”“横”的变化等,学生边看边积极地思辨并储存,随后点出圆柱特征。如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把“单一”的知识“储存”过程变为主动的思辨性的发现过程以及多途径的知识“检索”及“储存”过程。尤其在解决“币是不是圆柱”这个问题上,教师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辨论形式,利用反方和正方进行答辩解决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从课堂上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满足感和紧迫感。课堂上,教师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参与评议,畅所欲言。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3、通过课堂游戏,引发学习兴趣

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巩固学到的教学知识。如在《可能性大小》这课时讲到机会均等,当时采用了“抢30”的游戏,宣读了游戏规则后,我说:“我来当擂主,大家来打擂。”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让最先举手的同学上来打擂,我说:“这样就先让你报数吧,我后报。”……一轮过后,就有机灵的同学觉得这个有问题,第二个上来的就不再上当了,坚决要后报数,可惜未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抢到关键的数字,依然败北。又过去一轮,这时有同学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在几番尝试后,学生了解了游戏的窍门。通过游戏,切身的感受会带来比单纯的讲授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数学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在《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时,我设计购物活动:―顾客有365元人民币,买物品应付198元,他付给营业员200元,营业员又找回2元,顾客还有167元人民币。提炼出数学算式:365-198=365-200+2=167元;营业员已有665元,应再收198元,当收到200元人民币时,她应找2元,现实有人民币863元,提炼出数学算式:665+198=665+200-2=863元。购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事情,从活动中提炼出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理,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道理。通过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努力营造学生创新的环境,激励学生创新

创新数学教学活动要“经常化”,可以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创新的环境:(1)引发生疑,大胆猜想,萌发创新;(2)原型启发,突破定势,诱导创新;(3)激励尝试,主动探究,大胆创新;(4)注重实践,以动促思,启发创新。同时,要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创新,激励学全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化简比:1.25∶2=(1.25)∶( )=( )∶( )=( )∶( ),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是(1.25×100)∶(2×100)=125∶200=5∶8。我让同学们想想还有别的解法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还可以这样解(1.25×8)∶(2×8)=10∶16=5∶8。”还有一些学生说:“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是这样解的(1.25×4)∶(2×4)=5∶8。”显而易见第三种解法最简便,更有新意,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通过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成功、激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易程度、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才能使学生都学到知识。同时,给予表扬赞赏,让学生感到自豪。学生回答不出或误答时,应想办法设“台阶”,让学生体面的坐下。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关心点,当在回答中获得点滴成功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帮助学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勇气。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思维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巩固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此外还可用设疑置难把故事融入数学中等多种激趣方式。总之,数学是美丽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自主地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爱上数学课,从中得到乐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爱好,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学教师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学生才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感兴趣。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学的技巧在于使人感到愉快,培养学生兴趣的问题在于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