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析浅析如何实践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心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7628 浏览:737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为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国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新课改的潮流下,进一步完善高中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完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新课改;内容和方法;改革
2095-3089(2013)32-0-01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面对知识信息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单调的机械化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然不是科学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所以,在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为此,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不可盲目改革教学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统筹安排。

一、数学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今,教师的能力不再单独的指教学的能力,就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单单指的是经济的实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数学学科知识,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求,掌握基础的心理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学和美学的知识。新课改的课程目标反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高中数学的学习强调逻辑性和论证性,虽不属于人文学科,但是,数学的思维和内涵却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将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中,并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中,不仅为学生开设了5门基础必修课,而且还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课程内容安排,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比如,对文史类知识感兴趣的可以选择“数学史选讲”专题,偏爱计算机的学生可以选择“信息安全与”专题。但是,学生的这些看似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则需要教师在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美学,如果数学老师懂得美学,他则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能在枯燥和公式化的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体验数学规律性的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最后,让学生在美的领域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此,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能够从数学中看到美,感受到除了枯燥以外愉悦身心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愉悦心灵的东西正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与数学有关的一切都是枯燥无味,也不会觉得学习数学就是搞题海战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数学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一起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种效果单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依靠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故此,在数学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身的素质,为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目前,我国高中基础教学已经抛弃了“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和“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众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为贯穿新课改的方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依据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科学选修所设科目,不可让学生完全凭兴趣爱好偏选一类课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将算法的相关知识渗透到高中数学的各个章节中去,将知识整合在一起。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及能力的培养,抛弃数学中“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抵制“双基异化”。另外,数学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选课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在教学环节中适当的“查漏补缺”,既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同时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将教学活动设置的丰富多彩,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主动亲近数学,并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遇到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像小老师一样向同学传授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和善于合作的精神,并且适当的鼓励能够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一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锻炼开放性的思维模式。数学是一门精细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细心严谨,同时它又是一门开发智力的学科,要求学生善于动脑和思考,所以,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应当与学生一起建立起良好的预习、复习以及整理错题的习惯。同时,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选择题库和训练的强度,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最后的反馈环节中,教师不仅应当合理的选择测验的时间和强度,更应该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做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评价,在激励中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每一次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否认,在新课改的潮流下,面对传统教学习惯的阻力,数学的课程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也面临很多质疑,比如:如今,很多教师会借助高科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老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精心准备课件,可是,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转变为人与屏幕的对话,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很多课前无法预料的状况。但是,一旦使用多媒体,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制作的课件一步一个环节的进行下去,出现突发状况不是特别容易来解决,丧失了原有的灵活性,并且学生反映相较多媒体和老师的板书,还是老师的板书能让他们学到知识,面对多媒体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再比如,有些老师曲解提倡多种解题思路这一说法,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解题,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能够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但是,有些老师过犹不及,一堂课下来,时间都浪费在题目的不同的解法,长此以往,怎么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数学技能。
由此看来,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该学会灵活变通,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面对新课改而出现的负面的影响,我们作为教师要谨慎对待,不可盲目全盘接受,也不可走极端,要在探索中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科学发展的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