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民从个性化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5676 浏览:147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意义:
随着“个性化阅读口号的提出”,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具体说是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的学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结合我们中国的文化现状,我们深刻感受到,将来的中国需要有独立思索精神,有现代化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深刻影响着公民意识,从而影响经济基础,只有我们的学生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我们的国家具有了现代公民意识的人,我们的社会发展才具备根本的动力。而我们的境遇现状是怎样的呢?就教材来说,我们运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其中不乏经典文章,时文妙谈,但也有不少文章政治意识过强,脱离时代,缺乏审美趣味,就教学的方式来说,依旧实施的贯入式的教学,将教材简化成无需教师、学生验证的正确答案,就教学效果说,为了应试,教师在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将学生的个性修剪的一干二净,一并剪除学生思考的翅膀,多元化的解读因为应试而变成单调的一元化解读,基于以上二个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因之成为一个封闭的逐渐向着圆心(答案)坍陷的运动,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群长着各种形状脑袋的孩子进入学校,当他们走出学校的时候,全变成了一模一样的方方正正的脑袋,处于对这种完全工具论、无主体模式的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满,我们开始探索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个性化的方式解读文本,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对话,这种模式把教学的中心,才教材转移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认了学生的主体上看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一个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始终期待的——现代公民意识思想体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他们不但能够进行到独立思索,而且会运用现代意识进行思索,这种意识一旦汇合形成主流会对我们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形成巨大的推动力量,我们相信这一点,是因为在历史上每一次的前沿性思想改变都极大的推进了经济、科学、艺术等的进步,所以,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以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二、内容
多元化解读教材,是单一的教材解读,既有历史的纵向解读,又有不同空间的横向比较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运用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深层挖掘教材背后的各种文化和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对这些元素进行思考和品位。结合现代公民意识,然后他们对教材再次做深层解读,由浅入深层层架构,一步一步的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年),形成学生的现代公民思想体系。

(一)现代公民意识的含义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公民自觉的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内容,以自己 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着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真正的有效阅读。所谓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彻底摒弃了贯入式的教学,重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每一个结论都来源于学生的独立思索,这些独立思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索之间又会有碰撞,有交叉、有包容,也会有批评和摒弃,当这种过程完成后,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会有转机清晰的结论。当然,有时候在课堂上一时间并不能形成清晰的结论,专业没有关系,乘势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多多阅读。让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思考清晰化。日积月累,一旦这种规模意识体系形成,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因为他们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世界观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种意识将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准确把握“以语文个性化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原则

1、眼界开阔原则

这里的眼界开阔,首先是针对教师自身提出的,没有教师的眼界开阔,就无法有学生的眼界开阔。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就对教师在思想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系统的了解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思想史,在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基础上,也要对西方的思想史,尤其是现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意识有敏锐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纵向(历史层面)和横向(空间层面)设计教学问题,通过两个维度的比较,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开拓他们的思维。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我们读了不少的书籍,并开了一个书目。书目如下:
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现代思想史》《美的历程》。
顾准的《顾准文集》.李欧梵的《铁屋里的呐喊》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史铁生的《病隙碎语》《我与地铁》等50 多部书籍。这些书籍让我们队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美学、有了一个框架式的了解,让我们先看到一片森林,才有利于我们欣赏一棵棵树木,也让我们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在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通过比较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文化。在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在做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想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学会独立思考,在我们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我们坚持的是寻找常识的原则,当五花八门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时候,遵照寻找常识的原则,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有一颗平常心,就能拨开迷雾,了解问题的实质。
其次,要引导学生形成开阔的眼界,
(1)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要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解读课文,用一个视角解读课文,就只会有一种解读,用多个视角去解读课文,就会有多种解读。
(2)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面、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推荐一些优秀读物,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例如:我们现在是初一阶段,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我们为他们推荐了,《城南旧事》、《少年小树之歌》《骆驼祥子》《毕淑敏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心灵的日出》《世界的声音》《古典的中国》《》青春的诗意》等优秀作品。来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听到世界的声音,来开阔他们的教眼界,通过他们的审美品位,为下一步学生的独立思考做好铺垫。 (3)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上课前,我们有一个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了解的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现象,做出自己的思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对教师设计问题的思索,形成自己的个性答案。在业余时间,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写生活小练笔,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表现自己的个性化的生活,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

2、平等原则

就是要求教师权威性的角色要从课堂上悄悄退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布道者。也不是权威的解释者和答案的提供者。首先要在形式上实现平等,教师不再是高高的站在讲台上,发表权威意见的人,而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对话者。他(她)站在学生之间聆听学生的声音,展开和他们的平等对话。教师的话语权要自我限制到最小。话语的数量要降到最低程度。将话语权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课堂上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学生的思考、对话、思想的碰撞,而不是教师的权威独白,这里即不再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也不再有居于学生之上的权威,只有学生自己思考的行为参与和课堂的不同个性的学生。教材对课堂的作用相对弱化。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篇单薄的教材都能被读成厚厚的一本书,多元的思想在这里闪亮登场、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新大陆”。我们感叹学生不爱学习,其实是我们陈旧的灌入式的教学模式,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利,扼杀了他们的求知!与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内塌陷”课堂模式相反,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和扩张的。当单薄的教材被解读成一本书,那么现实就在撰写着他们自己的一本一本书,这怎能不养成语文的高素养?怎能不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又如何不成为学生思考、交流的圣地?如何不成为他们求知的乐园?教师的退出意味着学生的话语的自由。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那么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意味着,以课堂行为的方式培养着初中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

3、思想引领原则

我们一向认为,语文教学有两个目标:
为了继承传统文化,记得我们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都问了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这个问题,答案之一是为了获得个人的成长,那么我们获得个人成长的前提就是要认清自我。表面看来,我们就是一个个有不同个性的人,殊不知,作为一个中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国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积淀了太多的中国文化,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只是我们身在其中不知其所以然罢了,那么,只有在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才能认清自己,才能实现自我成长,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都懂得,延绵了几千年的文化是儒家文化,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我们队自己的文化发生了怀疑,我们先想到了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后来我们又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到了“五四”时代,我们有又批判自己的文化,所以,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化,现代化更需要我们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永远的语文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体会生命,热爱人生,健康而充实的生活。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有根基的现代公民意识。我们认为一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必须具有以下素养。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关心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独立思考的精神。追求正义、自由、追求真善美。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有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信仰。具有好奇心、同情心和童心。有宽容精神、、、、让这些思想引领者我们的学生,他们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四)通常采用的阅读模式

1、一般会先以主流文化的观点来解读作品

2、引导学生在可挖掘处、有疑点处、进行深入挖掘,引出质疑。

3、当学生的知识不够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发现问题,多角度进行解读。
4、在进行多角度解读时,会结合历史和文化的因素,让学生思考现象形成的原因,挖掘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让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5、在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正义和自由的思想品德。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中,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还语文课以自身的尊严。

(五)理论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承担着传承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情感,塑造学生心理品质、为写作实践奠定基础等多重任务。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过程和方法的探究性、内容和课堂的开放性,坚持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实际和阅读要求,指导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