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浅析浅析“后进生”心理形成及学校教育中转化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8098 浏览:25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有一群被视为 “后进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内心矛盾、行为叛逆、情绪悲观牵动着每一位家长、教师的心。关爱后进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时代对中小学教育势在必行的呼唤。笔者对某中学80名后进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一群体学生存在自我认识的模糊性、自卑和自负双重性、叛逆心理、惰性心理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究其形成原因,有着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因素。如何有效的转化“后进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重点探讨学校教育中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身要求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较差而被视为“后进生”。他们常常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同程度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他们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细节中,由于内心矛盾、行为叛逆、情绪悲观牵动着每一位家长、教师的心。因此,关爱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积极成长,成为时代对中小学教育势在必行的呼唤。
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通过问卷、座谈、家访等形式对某中学初中80名(其中男生48名,女生32名)后进生进行了的调查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对其心理特征做了如下分析: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自我认识的模糊性。

青少年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诞生期”和“心理上的哺乳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正经历着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的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的急剧变化。
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行为表现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使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走进了误区。他们往往以“聪明”或“笨”,“是学习的料儿”或“不是学习的料儿”等简单概念做出定性判断,缺少对自我理智地认识,一味地被浅层次的情绪左右。他们对学习的进退步很少能主动分析原因,只是停留在“高兴”,“难受”,“不舒服”这些情绪反应上。
从调查中看,85.5%后进生对学习是感到困惑的,78%后进生对自己的定义是“不被他人欣赏的”,由此看来,后进生对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够全面的。

2.自卑和自负的双重性。

后进生的两极心理非常严重,他们情绪上忽冷忽热,具有既自卑又自性的矛盾心理,而这种心理上的急骤变化,往往来自于教师的一句批评或鼓励,解出一道数学题的错或对。后进生对外界的刺激是敏感的,哪怕是微小的刺激也会引发后进生心理上的波澜。

3.强烈的逆反心理

叛逆是绝大多数后进生具有的共性之一。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智力不错,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是存心不好好学,十分任性,老师让这样,他偏要那样,学习也时好时坏,时起时落,最终落伍。他们有强烈的甚至扭曲的自尊需要,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有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惜侮辱同学,顶撞老师,公然违纪。

4.源于失败的体验而产生惰性心理

后进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很少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在学习中长期遭受挫败感,进而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丧失,这是后进生产生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我认为后进生心理形成的原因,源于如下三个方面: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化自然也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本文重点探讨学校教育中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二、学校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探讨

1.拨开迷雾见明月——带着正确的“后进生观”走进后进生心灵。

1.1后进生是可教育、可转化的。

要公平地对待后进生,相信他们可以转化,也愿意转化。只有相信后进生能转化,教师才能投入热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真实的心理世界,才能得到学生感情上的接纳。

1.2 后进生是未成年人,处在发展中。

要客观看待后进生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1.3 后进生也有亮点,也有发展的潜力。

要善于找挖掘后进生的亮点,相信后进生是有发展的潜力。教育的秘诀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欣赏和期待能激发潜能。

1.4后进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尊重后进生的人格。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要以不伤害后进生人格尊严为前提。
因此, 教师要从心理上接受后进生,了解孩子的心理,这是转化后进生前提。

2.春风润物细无声——建设和谐班集体,为后进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微环境。

班集体中富有鼓舞力量的目标有助于“后进生”产生进步的动力,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暂时落后的学生会感到温暖,得到友爱,消除思想顾虑,增强上进心,即使一些“学业不良”的学生也不容易走上厌学、弃学道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后进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能更好的抑制学生与外界不良行为接触;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有助于“后进生”约束自己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后进生”改变自己不利的角色定位。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还有什么能比遇到一个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好老师、来到一个和谐班集体更幸运呢?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是教师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转化必不可少的工作。
良好的班级建设,有利于后进生心理向健康和谐的方面发展,平等、、关爱、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必能融化后进生心中的顽石,做到春风润物细无声。

3.大爱无声润心田——尊重后进生,关爱后进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教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案例]中途接手一个的新班级,小涛同学,曾一度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言语伤人,甚至动手动脚。我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继母对他不闻不问,他得不到母爱,呈现不健康心理,我有意识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问寒问暖。 一天早自习,他抄袭作业被发现,我并没有按惯例加以指责,而是首先表扬他字迹写的不错,能按时完成老师作业,放学后单独留下给他讲解不会的题目,我能读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感激之情。终于,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了,言语、行为变得规范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他欣然应允。从此,一个崭新的他展现在了同学和老师面前。
[反思]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后进生而言,批评更多的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卑从而导致更多的失败。相反爱的体验可以增强自信,激发前进的动力。让后进生知道你的善意和真诚,从内心里接受你,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就并非难事

4.赏识激起正能量——对后进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

用赏识催化积极表现。渴望肯定,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渴望欣赏,是孩子的天性,后进生也不例外。欣赏学生可以使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产生前进动力。
[案例]陆凯同学,学习上很不努力,成绩很差,而且满口脏话,令教师忧虑,同学生厌。我曾多次找他谈心,但收效甚微。在一次大扫除活动中,我意外发现他劳动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于是,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他,并安排他负责管理班级大扫除工作。课后我又及时找他谈心,进一步鼓励他发扬优点、努力改正缺点。经过一段时间,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了积极的进取心和学习自觉性。尤其在大扫除管理上尽心尽责、一丝不苟,赢得老师、同学的好评。
[反思]后进生的缺点虽多,但不管怎样“差”,他总有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优点。如果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及时的鼓励表扬,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困难,相信他们会不断地取得进步。另外,教师的表扬与关爱,也给了学生温暖,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独特魅力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后进生”是青少年成长中一个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发展与成长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腔的热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当然,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单靠学校或者某个教师的能力难以做到,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学有所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如何转化后进生》 李镇西
《关爱与转化:后进生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策略》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后进生”心理问题和教育对策》 钱昭平
[4]《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蔡妍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