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切入点选好文章切入点试述试述试述教活每节语文课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28046 浏览:123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们常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其实,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单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并不是要穷尽所有的语文技能,一堂语文课应抓住一两个具体的问题来解决即可。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柳暗花明”,不再模糊呢?关键在于老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掌握课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使教学思路清晰,效果显著。
切入点一般都是文章的精彩之处,选好了切入点,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研读课文,从而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极大地提高阅读兴趣。那么,如何寻找并确定文章的切入点呢?笔者就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文章“题眼”入手

一般来说,题目是文章主旨的体现,特别是“题眼”,学生可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们就可以从题眼“壮士”一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而不是“战士”?使学生明确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全文的: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经过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全部都牺牲了?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从文章人物入手

每篇文章的人物都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但有些作者在安排人物时,总会赋予人物特殊的地位,特别是次要人物。而这一点又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例如,《全神贯注》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忽视茨威格这个人物。其实,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茨威格这个人物对我们分析理解课文十分重要,他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还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品质的铺垫:茨威格作为罗丹的好友,又是罗丹的客人,却遭到了冷落,衬托出了罗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又是通过茨威格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的。另外,茨威格这个人物的品质也很可贵:在罗丹认真工作的时候,他怀着敬仰之情在一边欣赏和等待,并把这当成一种收获。
抓住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他的所见所闻,体会两个人物的优秀品质,加深了思维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

许多文章都有比较明显的中心句,我们经常把它拿来帮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的结构,反映文章的思想,表达作者的感情。在教学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思路更加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系统地训练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
我们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就可以安排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抓住“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中心句,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的语句,引导学生从中感情悟出总理伟大的人格,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使我们的教学严谨而有深度。

四、从文章的背景入手

在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课文,有相当一部分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是纪实类的文章,有的是历史典故,有的是革命战争故事,有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对于这类文章,它背后肯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课文以外的轶闻趣事,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促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律·长征》是主席写下的一首纪念长征胜利的诗歌。教学前,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红军长征的背景资料,回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惊险的战斗故事,并把当时的历史条件穿插在课文教学中加以说明。这样一来,学生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句枯燥、乏味的诗句了,而是一篇关于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壮丽史诗,学习起来也是兴趣大增。
从文章的背景切入,优势在于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讲述文章的历史背景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而应编成故事或其他形式讲给学生听。另外,背景的讲解要适时、适量,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语文课就成了历史课了。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将它归为某一类来寻找它的切入点。要细读课文,看看文中让学生收获最大的是哪些地方;哪些内容最能发挥学生的思维特性;最能体现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我们寻找文章的切入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选好文章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更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能力。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看,培养能力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经常性地运用和训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一池活水”,告别单调,永葆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