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氧气应用研究性学习对《氧气性质》和《氧气实验室制法》教学创新学位

更新时间:2023-12-30 点赞:37156 浏览:1632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根据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他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新意识容易强化以及化学知识还较少等特点,我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设计为研究性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自我动手实践、观察,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形成知识,培养能力。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中有较大的收获,我为学生设置了有梯度的质疑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形式,明确这节课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及观察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化学的奇观,引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使我真正的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结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还要交流学生课堂上心理感受。

1.实施过程

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实施过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分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实施的:

1.1 指导学生"自研"。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精心细致的课前准备和指导,就让其进入实验室搞什么活动探究,那样的后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个工作:
(1)课堂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化学、爱学化学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在实验教学中最为出彩的《氧气的性质》这一节作为活动的切入点。第一次尝试,我要非常的耐心、细致。为了做好铺垫,我将氧气性质的四个演示实验分为两部分:铁、硫、磷与氧气的反应仍主要由老师在在课堂上演示;等同学们看到了:伴随剧烈反应的耀眼白光、瞬间产生的大量白烟和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时,不禁对老师所做的实验充满神奇和向往:有的同学竟脱口而出:"真爽!"我不失时机地接上去说:"这一节还不算爽,下一节课会更爽!因为下一节课同学们要进入实验室,亲手来做某些实验。"把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我做这样的安排不仅是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老师这一节课的演示和教学,让同学们接受到一些如何来研究一种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甚至包括完成实验的一些细节提示,都对下一节课同学们顺利完成实验大有帮助。
(2)认真"自研"。
认真细致的"自研"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可靠保障。为了让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带着成功离开实验室,我提前给了学生一份预习实验报告。报告中即设计一些思路指导上的问题,又有一些具体细节上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
(3)课前讨论。
在这一点上我针对不同的班做了因材施教的不同处理。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实验班的学生),我就少讲甚至不讲;对于能力较弱的班,我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对预习报告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讨论、讲解。比如:如何能保证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我做了较充分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实验失败的同学人数。

1.2 参与学生"示研"和"展研"。

我尽管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工作,同学们一旦动起手来,仍然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教师绝对不是旁观者,而应是一个参与者,要尽一切可能参与到各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事实上你不想参与也不可能,因为你这时学生最为强烈地感觉到对教师的需要。课堂的场面可能有些混乱,但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投入,他们或有成功的惊喜,或有为出现不了预期现象的焦急,总之他们忙碌而有序。

1.3 引导学生交流巩固学习结果。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做完实验后的组内和组间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不惜课时,又用了一节课进行了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分为知识上、方法上和情感上三个方面。在知识上,通过交流和归纳,同学们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有更具体、系统的认识;在方法上,同学们更切身感觉到了研究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一种气体的具体方法;在情感方面,我在实验报告中专门留有让同学们写下自已感受的位置。从收上来的实验报告中我也得到了许多的惊喜。如:同学们写道:"这个感觉是无法补救的,我人生第一次把铁丝点燃。真爽!""那一次,当我把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放到桌上时,当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当我拿开玻璃片吸着自己制出的氧气时……,心里那股喜悦早己挂在脸上。"这些真实的话语,充分反应了同学们对自然学科的热爱。通过这一节的课的交流,同学们在知识、方法上得到了完善,在情感上得到了共享。

2.课后反思

虽然这两次的实验课结束了,但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这里既有学生们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有我体会反思的一面。

2.1 对于亲身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态度认真,准备积极
(1)当我在课上告诉学生们要做氧气的探究实验时,他们的反应非常热烈,都十分认真的听我布置的预习要求,竟然怕漏掉老师上课讲的每一点内容和他们的实验失败。从他们交上来的预习报告也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次实验持有的极大兴趣,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前探讨实验预习报告的问题,有不会的问题看书或者问老师,态度十分认真。最后我将实验班同学交上来的预习报告复印给能力较弱非实验班的同学,作为借鉴。
(2)在实验中,我看到学生们更加主动的参与了实验,这里说的主动并不只是体现在单纯的做实验上,而是渗透在实验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的操作、小组间的分工、观察实验前后时想到的问题等等。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实验的参与者而不是旧模式教学中的观察者,这样做的目的是我要把第一次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改变以前"灌输式"的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对化学学科最喜欢的就是化学实验,所以安排实验探究课不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这种创新后我明显感到现在的学生比过去同一时期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这不能不说和我探究创新改进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知识能力的共同提高。在我准备的实验报告中,有一栏是让学生们写出他们做完实验的感受,学生们写出的感受切实是五花八门,但都真实反映了学生们内心的感觉。有的学生写到:"这次实验使我感受到对制造新物质的神奇和化学的奥妙,我觉得我是抱着惊讶和欣喜做这个实验的。" 还有的说:"自己做实验充满新鲜,但是在实验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过在我和我的同伴的努力下,难题都应刃而解了。这个实验不仅教会了我化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说:"以前听说其他学校都不做这些实验,以为我们也没有机会做这个实验,但当听见老师布置实验的时候,感觉非常激动,希望这种课程继续开下去"。
像类似上述的学生们的感受很多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了。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学生们很喜欢这种课型,并且这种课型不仅仅达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不就是我们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吗?

2.2 对于老师来说,感受有以下几点:

(1)促进教师的对教材的深入挖掘。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该教学内容的价值性而定,我们既然要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课型,就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来做探究,不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探究这些内容能培养他们的什么能力,哪些内容教师要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这些都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挖掘教材,要选择核心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给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掌握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一种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2)促进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不同于常的班内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是安排在实验室进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行的,并且还会有同学们组间和各个小组的讨论,课堂气氛是十分活跃的。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就是一个新的挑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自我的教学积极性也逐年在减退,但是有了这样的新课型,可以激发我教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我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如果这种模式的课程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的话,那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而变成了一堂普通的实验课了。
(3)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这里提到的交流既包括师生间对实验问题的交流,也包括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实验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也就是把你在实验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
有的说:"氧气与铁丝的反应为什么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其他铁的氧化物?"还有的问:"我们制出的一瓶瓶的氧气怎么味道不好闻啊?"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想到的,我们自己可能不会想到,或者在常规的班内教学学生也是问不出来的。这些问题体现了学生对实验的认真态度,同时也是和老师的一种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让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这两次的实验课型结束了,留给我许多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有我做的不够完善的一面。但是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意识,而这也是促进我更进一步挖掘"研究性学习"课型的动力所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