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能力试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6424 浏览:19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存在差异的交流(交往)活动。这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充分运用联想想像,培养创新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想像,是阅读创新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教学中可从发挥丰富想像,再造作品境界、再造人物形象、填补艺术空白等方面入手。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联想主要有四种方式:①接近联想。如阅读郦道元的《山峡》,联想到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眼前呈现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②相似联想。如读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梅此景,可联想到人的坚韧品质,不屈精神,顽强斗志。③对比联想。如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从萧条凄凉的秋联想到峻青《秋色赋》中所描写的丰收的秋。④因果联想。如阅读鲁迅小说《孔乙己》,可根据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自身等因素,联想到孔乙己的结局。运用阅读联想对读物进行理解、追忆和创造性的思考,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广泛而多样的联想,以努力提高阅读创新能力。

二、适度开展阅读迁移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迁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操作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里所指的举一反三并不是单一、孤立的文章知识,而是一个个的文章知识板块。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引导学生运用辐合求同思维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出系统性的、规律性的知识。如在学习游记单元时,可引导学生把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以及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三篇游记结合在一起阅读,启发学生选择景物内容、写景手法、材料的引用和立意等几个阅读点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求同比较,归纳出共同的规律;通过求异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这样的辐合求同的思维过程,既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的阅读知识,又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三、训练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而理解的关键在于明确阅读运思的路数,在于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阅读运思有广阔的四维空间,我们把它概括为八个字。①解文——跨越读者和读物的距离。即通过感言辨体,解开文本中有组织的语言,认识作品的体式和风貌,把握整篇内含的意蕴和情调②知人——跨越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即在缘文会友的跨时空对话中,实现读者和作者两个心灵的理智转换和情感交流,隐藏在文本表面语义之后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出比作者更好的阐发。③论世——跨越读者和社会的距离。即通过识记作品、了解作者,间接从认知古今中外的社会,扩大读者的生活视野,贴近广远的世界,挖掘作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④察己——跨越读者。旧“我”和“新我”的距离。即通过阅读作品,使自身的知识经验得以扩充,观点认识得以改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方法技术得以迁移;实现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在本质上的提高,在价值上的飞跃,在能力上的练达。阅读思考的四维空间构成了阅读活动的内宇宙。所谓开发阅读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在作品(文)、作者(人)、社会(世)、读者(己)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发挥读者的聪明才智。

四、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中的质疑,表明阅读者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有了积极的思考,才会有深人的发现。那么,在阅读中怎样质疑呢?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质疑方式:一种是由教师质疑,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思考,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引导、讨论获得新的见解。一种是由学生质疑。学生在阅读中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本组共同的疑点提交全班。全班同学根据小组的疑问,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在各种意见的交汇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就质疑的性质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①对比质疑。它是将不同的文章加以对比,在比较中创新。如《端午的鸭蛋》与《春酒》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②因果质疑。它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分析,或由因析果,或由果探因,悟出新意。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③关联质疑。它是指就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思考,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中,探究出新意。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是众多的。只要我们以现代课堂教学的新理论,新观念作指导,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