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创新站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345 浏览:12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之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根据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发展要求,以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形式为动力,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

1.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党员分布结构矛盾突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年级,毕业班比例最高,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党员人数极少甚至没有,这一结构性矛盾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中阶段党建工作滞后,不少普通高中的党建工作存在空白现象;另一方面是大学党建工作缺乏紧迫感,没有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新生入党问题,常常固守于传统工作模式,导致这一矛盾的解决很困难。
(2)专门党务工作者配备不够,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无法保障。许多高校年级学生人数多,无专门党务工作者且人数有限,支部队伍庞大,这些都造成支部党员发展任务繁重,支部活动开展困难,学生党支部书记因忙于具体事务,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难以制度化、常态化,而依靠学生党支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由于学生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再加上个别学生党员先进性意识差,就造成学生党支部中的部分党员缺乏教育与管理。
(3)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由于我们现有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导致大学生党员一般在低年级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进入大三、大四后,一般不再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往往对于党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落后,造成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认可度不高,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党员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好。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还是停留在课堂内学习党和国家的各级文件、参加各类主题讨论活动等,对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分析不足。很多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上党课和念报纸或文件,这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影响了党支部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和现实感召力,致使已发展的学生党员缺乏积极性,思想上松懈,理论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政策执行力不够,进而达不到学生党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2.以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形式为动力,新起点上再添活力

(1)理念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战略观、发展观、主体观、科学观”为理念,来认识学生党建的重要性。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支知识水平高、政治性强的高素质党员队伍,而高校肩负着这一战略性重任。我们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党建工作,要确立“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工作观,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
(2)制度创新。我们要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党支部。考虑到目前高校党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新生党员数量很少,学生党员分布结构比例不协调的实际情况,可因地制宜地将学生党员按专业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包括同一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由于党员之间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在专业学习、理论学习上可以交流经验,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思想教育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管理创新。严格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如对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党员要进行“学期述职测评”,按照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对其学期综合表现进行评定,并将此结果作为学校、学院本年度各项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对于大四毕业生党员,要求他们进行毕业学术论文答辩的同时,在支部进行“德育答辩”。
(4)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挖掘、打造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根据这一形势,网络逐渐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我们还可以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召青少年学生,用精神标杆的优秀品质引领青少年学生。
参考文献:
张伟慷.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唐景莉,杨晨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各地各高校积极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6-12-2

7.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