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巧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要巧用“正”和“反”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7866 浏览:247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了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地使用"正"和"反",做到与教材有机结合,在"广泛"使用"正"的基础上,适当对"反"进行批判,正面教育与反面批判相结合、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在严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 正 反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当前这种传统教育课程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大学生普遍认为,老师讲得不少都是"陈词滥调"、"道理灌输",甚至反映"台下听着麻烦、课堂上着平淡、台上讲着困难"。可见,课上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只宣扬正面的理论、积极的精神是不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很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巧用"正"和"反"。

一、"正"、"反"并用、突出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和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应运用好"正"、"反"两个方面,并突出一个"育"字。这个"育"字就是指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教学效果为主要目的和标准,紧紧抓住"育人"这根主线,突出"正"与"反"的对立和斗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时应做到立场坚定、旗帜分明,对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爱国主义和美好的道德行为,就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扬和赞美,而对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极端的个人主义、腐朽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批驳和抨击。
一方面,不能一味地"正",即课堂上只是简单地灌输正面理论,只按照教材去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我国的优良传统如何先进、正确,该如何弘扬和传承,却不对比社会阴暗面,不去批判当前存在的歪理邪说和错误言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只知其好,不知其所以好",他们学习后既不能分析丑恶现象存在的原因,不能解释心中的疑惑;又不会运用先进的理论去反对和批判歪理邪说,不能很好地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守卫好自己的思想阵地。
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叙述"反",即课堂上只是讲,当今社会上存在着哪些反动和负面的现象,如何地侵蚀广大青年思想,而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和我国社会主义创新理论对这些现象与反动邪说进行有效地批判和分析。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虽然知道这些歪理邪说和错误言论的危害,却不知如何去鉴别、批判和抵制,不能认识到积极向上的事物发展趋势,不会使用思想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思想阵地。

二、以"正"为主、典型引路

以"正"为主、典型引路,就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正面理论灌输、先进事迹激励为主,给大学生输送"正能量",用先进的典型引领大学生的人生之路;以批判歪理邪说、反面事实警示为辅,给大学生以警醒,确保其人生之路不发生偏移。
四年的大学时光,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其生理和心理都要求趋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时期,也是其独立的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正确的理论灌输能够使青年大学生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崇高的人生方向,使他们在遵守公民道德的行为中提升自我,使他们在弘扬"八荣"、摈弃"八耻"中找准人生目标,使他们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正"、"反"教育要着重把握好"新"和"度",精心选材。如果内容不"新",就会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有些事例内容从小学一直被引用到大学,用学生的话讲就是"耳朵都听出老茧了",这样难免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作为教师,应选用当前最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案例,使之具有更强的现实性与说服力。如果不能把握好"度",就会反客为主,让学生过分关注"反"的内容。这是因为反面批判虽然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但反面事例中"酒绿灯红"、"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会对青年人产生不可小觑的吸引力;反面事例中缜密的犯罪计划、充满刺激的犯罪生活也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好奇,会刺激青年人个性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三、恰当用"反"、严谨生动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所讲的,在思修课教学中适当使用"反",也是一种适时地"解惑"。当大学生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错误言论提出疑问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解惑",即针对反面事例的警示内容,运用先进、正确的理论来批判歪理邪说,讲清楚产生这些言论和现象的客观性和局限性,以此来达到教育大学生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的吸引力,不是大肆渲染歪理邪说和反面事例,就是尖锐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批判得深刻,就可以充分表明教师对歪理邪说和反面事例的态度,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激发他们学习和理解先进理论的兴趣。但如果运用得不当,只是设问而不去"解惑",则会使大学生对这些歪理邪说和反面事例产生兴趣,并容易产生"社会上都是这样的"的错误思想,从而对当今社会失去信心,在内心中排斥和抵触那些看似并不实用的正确理论,最终产生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把思想品德修养课的课堂变成了"故事会",一个接一个地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当时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但是课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后却是记住了例子,忘记了主题,抓不住中心,理不出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使课堂变得生动了,但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学大纲,背离了严肃严谨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也不可能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因此,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论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地使用"正"和"反",做到与教材有机结合,在"广泛"使用"正"的基础上,适当对"反"进行批判,正面教育与反面批判相结合、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在严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王英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党史出版社
王君.关于军校思想品德课的几点思考[J].校园天地
[3]罗洪铁,张丽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