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视域过程论述视域下作文教学前言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21755 浏览:96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难题是作文课程内容空泛,作文教学程序无着,大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没有过程指导;最硬的骨头是作文教材基本是知识的传授和范文例文,即只有静态写作知识和范文的呈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最难突破的是作文课堂仅仅是写作知识的传授,没有学生作文体验的过程。教师重视的是“结果”,忽视了文本产生的指导过程。要改变此教学现状,得力图使作文教学过程化,让写作教学过程充分展开。确立作文教学过程化的理念,理解作文教学的过程属性,掌握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策略,是解决当下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学生作文的呈现主要是由体验而获得经验的自由表达过程。经验由体验获得,而体验却是一个过程。离开过程,经验无法生成。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各种实际存在物的生成。因此,实际存在物都是创造物。”“在这里,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进化之中。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是处于不断变化生成中的创造物,而其作文也同样是在过程中得到创造与生成的。而经验的生成,除了过程之外,还必须是在一个情境中,而且这个情境必须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行动,二是思维。正如杜威所说:“思维发生在仍在进行之中的而且还不完全的情境中,就是说,思维是在事物还不确定或者怀疑、或者有问题时发生的。”因此,在行动过程中还必须增加思维的元素,只有在行动中思维才能获得经验。这是我们提出过程化作文教学的本体论依据。把师生整个人的存在及相应的经验的呈现——即作文的过程,都看做是过程化的存在。

二、过程化作文教学的内涵

过程化作文教学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情境,无痕迹地将写作知识、技能技巧和个体经验、生活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与同学、教师、文本、自己等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或思想,并以作文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的教学过程。在这一定义中:第一,过程化作文教学依然强调教师的作用,但其作用不是讲评学生作品,不是选读优秀的范文,不是命题,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能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观念、思想等;第二,必须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活动,每一个主体都要与情境中的其他人或事发生作用,他们可以开展游戏、可以讨论一个问题、可以读一本书、可以看一个纪录片,可以做一个模具等等,在这些做、看、听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感受、思想孕育其中;第三,既然是写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或思想,那么每个人的作文文体、要求等均不应作限制,这是每个个体生命的升华。

二、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特征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1.经验交互的对话过程

杜威认为,经验首先是一种经历的过程,一种遭遇和、一种情感的过程,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行为,其“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有赖于与各种活动的宽广的连续的相互作用”。[3]就作文教学而言,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与同学、教师、文本以及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对话,通过这种交互作用的对话,转变已有经验,使之逐渐走向丰富而完美。因此,课堂就能成为分析和转变“已有”经验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场所,通过全方位的对话、多维度的相互作用,扩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写作灵感,这种转变双方的对话过程,将是过程化作文教学最为迷人的方式。

2.再现生活的体验过程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3]。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产生个人的独特感受,此独特的情感感受是过程化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当前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只传授一些写作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机械的范文仿写,没有最为动人的指导过程。正如“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认为那样:学生只是先验知识的旁观者,是教师和课本所传递信息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又好比怀特海所言: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4]体味不到生命的辉煌。因此,过程化作文教学不能游离于生活和实践之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生活体验,即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或走出书斋,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体验,以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有创新,不至于平庸和乏味。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去控制与自己不同体验学生的思维。要视每个学生的体验是平等的,并努力让他们进入他人的体验,以求体验的共享。

3.生成资源的动态过程

“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它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5]作文教学是活动的、变化的灵动艺术,教师根本无法编制、预设教学过程。其原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与教师、同学和文本对话的交互作用,内隐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以及外显的操作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总会出现无数的非预测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同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经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教师要根据这一动态生存的过程,及时捕捉,敏锐地捕捉新的教学资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有了活力,有了创新,有了情感和思想的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稳定性和创造性潜能,产生出教师非预想的结果。

三、过程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1.重视交互对话——拓展写作思维

杜威认为:思维是由直接经验的情境引起的,是由实际经历着的情境的性质引起人们的探究和反省活动。过程化作文教学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文本以及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对话,在这种交互作用的对话中,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他人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建构一种新的思维。这种反思性思维不仅不是过去的重复,而且是独特的,连续性的,同时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显然,不同思维的碰撞融合会超越我们已有的经验而激活大脑,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拓展写作思路。学生不再是死记写作技能技巧,死背好词好句,死套优秀范文,而是学会了积极创造和运用,拥有了写作智慧。如郑桂华老师教学“作文构思”,就充分利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已有的经验: 师:看到“读书”这个话题,你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读书的目的。
生:读书的感悟。
生:读书的好处。
生:读书的经历。
师:经历。对!是不是又开启了一条路?
生:不同种类的书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师:他已经把什么划开来了?开始把感悟、启示划开来了,进入了“不同种类的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非常好。你能够具体举点例子吗?
生:有豪放派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生:不对,应该说“豪放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对话实践中,打开了思路,扩展了视野。当然,在对话的过程中,倾听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对话是建立在师生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当一个人在说时,其余学生要学会倾听,并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展开理解,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没有理解的纯粹倾听是不存在的,然显而易见,也不存在某种没有倾听的理解。”[6]当然,教师也要倾耳静听学生的表达,在最短的时间内辨别、判断,选择恰当的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将言说者的有声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用心地相互倾听,才能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生成新的经验,才会形成有效的对话过程。

2.再现内容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这里的“再现生活情境”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活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挖掘情感、打开思路、激发灵感,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作文教学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作内容。情境设计是过程化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能体现作文教学的具体性和丰富性。如果“去情境”,“过程”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生成”更是相去甚远。因此,过程化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内容的情境化,注重学生所处的不同情境和自身个性的感悟,强调教学内容的个体性和情境性。教学内容只是情境下的描述而已,正是因为情境蕴含的丰富内容,每个学生产生的经验、顿悟、灵感都会不同,所选的写作素材也会不一样;正是这种内容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如教学写“运动会”,教师就没必要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按预设好的“运动会前——运动会中——运动会后”的内容来写,完全可以等到开运动会时把学生带到运动会的情境中去观察、去感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既可以写精彩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写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还可以写教师的关爱、学生的友爱等等,文章内容一定会五彩缤纷。另外,生活情境的创设内容要丰富,如果太单薄,没有一定的包容量,就不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其情境必须是有形、有境、有情,还要负载“教什么”的课程内容。如一位老师教学《吹泡泡》,就设计了以下四个生活情境: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第一步:三个学生上讲台比谁吹得多。
第二步:三个学生上讲台比谁吹得大。
第三步:四人一组合作,比比谁吹得更有创意。
第四步:所有学生走出教室对着天空吹,并引导学生想象所吹的泡泡飞向哪里,去干什么。
此情境选取孩子生活中的场景,内容丰富,充分让学生表达自我;情境的创设要基于真实的生活,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将作文与生活溶于一炉,和谐统一。因为能否写出有情意的文章,取决于作者的生活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的深入程度。作文的内容总是伴随着作者一定的情意,没有情感体验,不可能写出有情意的文章。

3.捕捉教学资源——激发写作灵感

真实的教育活动由于主体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动式交往活动的深化,教育的过程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无法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就意味着过程的创造性,这正是过程的魅力、意义和发展性之所在。[7]“生成”也几乎成了“过程”的代名词。因此,过程化作文教学具有过程属性和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中,学生会时常出现一些教师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师要机智处理,尽可能变成作文教学资源,并带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要密切关注不同程度学生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心灵火花。这些火花不仅能呈现课堂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且转瞬即逝,稍不留神就容易忽视。教师要学会倾听,及时捕捉它。对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更要善于引导,把它看成难得的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机会,但不是所有生成的问题教师都可以当成教学资源,应关注那些学生感兴趣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成性问题,这取决于教师对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判断。如一位教师训练学生“听声音写作文”,就重视过程指导,强调学生、教师和情境的交互作用,机智地利用课堂生成的问题,丰富了写作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上,看看你们能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
生:电扇声,读书声,讲话声……
生:老师,我能学很多声音。
生:我也会狗叫、猫叫、青蛙声。
生:我会……
(这个生成场面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按计划是要用课件放声音给学生听,再让他们想象画面。此时,教师就充分利用此教学资源,果断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师:瞧,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多么快乐!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多少熟悉的声音,就有多少我们熟悉的生活。现在四人一小组,每人模仿一种最拿手的声音,然后比赛哪个小组最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绚丽多姿的音响世界,去感受声音带给我们的美妙情趣吧!
……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说得更好。就用你最喜欢的一组声音写成一篇作文吧!
(在此教学中,学生生成与创造的空间扩大,享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恢复了原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活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过程化作文教学强调作文教学的过程化,更强调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教学情境的设置、师生对话、互动生成等,其中情境设计是过程化作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过程化作文教学,并不是不关注结果,正如杜威所言:“过程从来没有意味着与结果的分离,正如目的无法与途径分离一样。”要做到作文教学过程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一线的老师不断探索,但认识到这个问题,更加重视指导过程而不是结果,却是迈向转变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著.过程与实在.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美]约翰.杜威著.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叶圣陶著,文章例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4] [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郑金洲主编.生成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 伽达默尔.潘德荣、成中英等译.论倾听.本体诊释学.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教育研究,2005(9).
(责任编辑 王 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