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就业指导关于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4419 浏览:108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而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对这些情况作出及时、明确的应对,导致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具针对性。这种局面,亟待改进。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形势;就业指导
通过近些年的就业回访调查发现,企业所需要的更多是综合性人才,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对学校提出首先挑选来自农村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相对来说肯吃苦,比较勤快,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尤其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影响,一旦养成,很难改变。有良好生活习惯及人际关系的学生更稳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到位

1.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

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就业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大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就业工作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讲座,帮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只追求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没有把学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2.就业指导的内容单

一、就业指导时间过于集中

各个学校的就业指导只局限于毕业生毕业离校前作简单指导,主要是简单地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应聘技巧的培训讲座,部分学校在学生离校前一学期开设有“创造与创业”或“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的课程,但是只是作一般化教育的多,很少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能掌握和了解的就业方面的形势、政策、技巧等不多,就业观念很难一下得到转变。

3.就业指导的形式不灵活

就业指导部门仍主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长远的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指导思想。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目前仍停留在政策宣讲、方法传授、手续上,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就业工作缺乏预见性、整体性、规划性。

(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缺乏专业性

首先,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就业指导应由学校就业办负责;其次,各个学校虽然成立了就业办并配备了专门负责的人员,但多数只是或是临时转行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缺乏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因而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学、就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就业办人员认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收集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应聘的技巧,把学生推出去,能有比较高的就业率就达到目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没能做到科学统筹。

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就业指导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科学安排,全程贯穿,并做到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生就业后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限于“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从低年级到毕业班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上。应详细制订各年级学生就业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形成一套“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了使这项工作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可将这项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依次进行。
1.第一部分:入学教育时即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以后就业的范围、对象和职业的特点等,以方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

2.第二部分:在学生入学后至毕业离校前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1)第一阶段(第一学期)。此期的就业指导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上,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对行业状况、职业规范的了解及职业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第二阶段(第二、第三学期)。此期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素质及构成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注重自身职业道德养成。学校应积极开展旨在提高以专业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兴趣测评等活动进行职业选择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角色和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要突出创业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挫折教育,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校友等给学生作讲座或报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3)第三阶段(第四学期)。此期就业指导主要方向是让学生掌握求职知识和技巧,同时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调整就业期望值。主要的指导内容有:
一是加强学习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劳动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的决心,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让毕业生意识到必须要走“从等待工作机会到寻找工作机会,再到创造工作机会,逐步实现从就业走向创业”的职业发展之路。
二是加强择业心理指导和择业技巧指导。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使学生走出“焦虑”的心理误区,克服“依赖”,走出“盲从”的心理误区;克服保守思想,走出“从一而终”的心理误区;正视挫折,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正视现实,走出“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误区。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择业就业的心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就是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如:需求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荐材料的准备及方法和技巧,常见的面试种类、方法及应试技巧,笔试的方法和技巧,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礼仪、形象等)等。 3.第三部分是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期间,学校要主动定期地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和服务工作。一方面,可以掌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推荐工作,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学校的声誉;另一方面,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毕业生保持联系,挖掘毕业生就业信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队伍业务素质

就业指导工作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就业指导人员只有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特别是专门从事学生就业安置部门的教师到就业指导工作较先进的院校参观学习和进行经验交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请专家或企业经理到学校给教师作讲座辅导等。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开展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就业指导业务水平,为全面引导学生、搞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打下基础。

(三)制订并完善学生就业管理制度,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不足,而中职学校在招生宣传时又强调了负责学生就业,学生因此形成就业依赖性,在学习和守纪方面积极性自觉性较差,学生素质不高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就业,严重的还会影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其他学生就业。而对这些学生,光靠教育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要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学校要制定学生就业的管理制度,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制订对学生就业范围有所限制的条款,在管理中采取“管好两头,搞活多数”的措施,严格执行对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对后进生就业范围有所限制的原则,充分做到优生优分。这样对学生才能形成压力,而有压力才能形成动力,从而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四)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畅通学生就业渠道

就业安置部门要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建立自己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一是要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网络(如各地的人才网等,特别是点击率高的网站)等收集就业信息。同时要直接与企业联系、通过历届毕业生提供等方式收集就业信息。对收集的信息,做好核实过滤后及时向学生发布,从而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责任编辑 唐 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