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刍议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方略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7429 浏览:217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标中,语文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讲授语文基础知识之外,教材中存在着的丰富文化,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作为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传统文化出发;能够立足文本,多设问;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就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挖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教材作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教材挖掘文化内涵,加厚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其实,任何现代化都是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教材让学生首先懂得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师适时进行巧妙点拨,引出学生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应该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建构文化素质的关键。

二、立足文本巧妙提出疑问,增加文化积淀

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作适当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学生就会在问题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和成就感。而在梳理过程中,如果教师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文化的融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常常是一种应付的心理去回答他们,忽略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提问中学生也得不到能动性的体验。如果教师在文本的基础上,回答学生的问题中融入了个人的主观观点,以教师的文化功底去展开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是很大的。可见,在职中的语文教程中,立足于文本,多设问,多角度地让学生去思考问题,教师再加以文化的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三、立足课堂加强体验感悟,提升文化素养

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追求读书中的“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手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重视学生的体验,就要立足课堂,在接触新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到自身,联系到生活,加以体验。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中,我联系到学生都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还提到了影片的英文主题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并且通过课文内容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人文文化。接着,我让学生联想自己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如购买东西是否自觉排队,坐公车是否让座等,让学生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取向,讨论所认识的人文文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深入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加以挖掘,可以更加容易地整体把握课文,可以为教学带来新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教师也在这样的“寓教于乐”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丹辉.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J].北京成人教育,2001(11).
尹绍亭编著.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