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语文源于生活试述试述回归高中语文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7894 浏览:1236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几个字却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所占课时较之其他学科是最多的,但成绩的提高却远不及别的学科显著,这首先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主动地学习。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语文重在感悟,教师只是起引导指路的作用。学生是主体,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语文是一项扎根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其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体验得到真善美的领悟。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门主课程,其在学生课表中安排的教学时间多,但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效果并不突出。这是由于学生把语文作为一门学习任务在完成,教学中也存在着语文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意识到,如果教育与生活脱节,语文这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以背课文、记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目标,那么就难以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丰富素材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达到感化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语文的教学应回到生活化的状态中,教学过程应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语文中学会如何生活,从生活中进一步理解语文。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回归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回归,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生活化意识。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语文课文中的素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要意识到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充满着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本知识,引申到生活中所遇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进而把学习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处,让语文的课堂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一种全方面渗透生活气息的学习形态。
如在学习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课文时,其课文主旨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强调个人的存在感。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撇开生硬的教条式灌输,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进行讨论:对于家人,你意味着父母的牵挂;对于朋友,你意味着友情的延续;那么在生活中,你做哪些事情时,觉得自己很有用,很有成就感?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对于身边人的意义,从而引申出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在角色中担当的责任。还可以让学生选出课文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一句话,并说出理由。如有一个学生提到,课文中“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对自己的触动最大,因为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觉得有自卑的感觉。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句话作为课文的切入点,带领学生领会这句话的意思:谁也不能代替谁,每个人的长处与缺点都不一样,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总会有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理解课文,还因为对课文有了自己的实际感受,从而得到更好的领悟与理解。这也就达成了语文学科所倡导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目标。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回归

文学是源于生活的,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内容多是引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体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延伸与讲解,进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基于此,在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做好生活化的回归,也就是让语文教学“接地气”。如在学习张洁的《拣麦穗》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讲一下自己所参加的农活,是怎么做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感觉。课堂中有学生说:“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之间的相处已经大不一样了,感觉多了很多物质,少了很多温情。”这其实就是唤起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联系其它课文来深入理解《拣麦穗》所传达出来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讲一下做劳动时用到的工具,对那些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东西,浅谈一下为什么对自己有意义,为什么觉得那个东西很重要?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出现的烟荷包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也就是要通过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回忆自己对最喜爱东西的情感,推导出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方式,就跳出了教师直接讲答案,让学生直接记笔记,考试时作为标准答案的窠臼。而是通过学生的情感,自动自发地理解文中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温情,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语文学习的佳境。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回归

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很多。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些条件,将教学内容的生活回归,就需要做更多的功课。如在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时,其中蕴涵的深深母爱与思念之情无处不见。但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环境,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已经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别。他们不明白,十块钱意味着现在的多少钱;他们大部分也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没有那么沉重的体验。也就是说,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况,与学生心中现在看见的有了太多的不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差别,把课文所处的背景讲清楚,还可以让学生询问他们爷爷奶奶所处的环境。学生在长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听爷爷奶奶念起过去的苦日子是如何如何,要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提高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心更亲近课文。
而母爱是没有国界,超越时间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母亲所做过的让自己最感动的事情。从而在讲解课文时,引入文章中老舍母亲为挣钱来洗衣服做短工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父母为自己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到,自己的母亲是白领,每天要上班,要管家,工作压力大,自己进修的同时还要管孩子的学习,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花了大价钱给自己报课外辅导班,到周末还不能休息,要接送孩子。从前觉得这一切好像是正常不过的事,甚至还埋怨过自己母亲管得太严,但通过学习本课,才发现天下的父母所做的工作或许有所不同,但对待孩子的心意却完全是一样。再辛苦的付出,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幸福的基础。这样的教学,就让学生从课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看到了不同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也让学生对课文和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四、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意义

对于高中语文来说,教师不应把其看作是一门只管古文背诵和中心思想理解的教学任务。而应有创新的精神,有“接地气”的措施来做好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推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课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潜移默化地在课文真善美的感化中,得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语文生活化的回归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对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着更好的理解与领悟,从而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何晓燕.文本·生活·心灵——谈语文对话式教学的三个层次[J].文理导航(下旬),2010,(07).
朱科意.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2,(03).
[3]刘利利.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服务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生活化”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2012,(93).
(陈强 广东省信宜市第三中学 5253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