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以情从情优教试述强化效果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8940 浏览:833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这些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有着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强烈的审美价值。六朝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深刻道出作品审美的主客体皆紧扣一个“情”字。所以情感教学应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深钻教材,进入角色

教师在备课时,把课本当作剧本,把自己当作一名演员,深入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和创作,让文中的内容深深感染自己,酝酿自己的情绪,力图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如:有的教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把这首诗与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放在一起教,反复朗诵,虽然不重分析,但师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哽咽不能读,学生则潸然泪下,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以情,在情感的感染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2. 注重导语,创设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因此,导语是创设情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教师一登上讲台,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情感发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于漪老师在教《春》这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她充满的说:“我们一提到春,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限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的?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然后学生齐背杜甫、王安石的诗,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意境中。之后于漪老师又进行引发:“现在我们就欢乐的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姿态的?”学生经过于漪老师诗一般语言的引导,早已被融进“春”的气氛中,体验着对春的热爱之情,为接下去的教学确立了一个基调。
因此,一个导课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境界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积极的情调,促使教学顺利进行。

3. 分析探究,融入情感

(1)美读,渲染情感的场景。
朗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使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在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中。
如: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朗读声音要舒缓、浑厚、沉静、无奈,把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想超脱却不能超脱的彷徨,把渗透在朦胧的月光及模糊的荷塘中的淡淡的喜悦和哀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朗读感染思绪好久不能稳定,眼前总是一片碧绿的荷塘。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脸上洋溢着欣赏后的满足感,学习气氛异常活跃。
有表情的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2)美析,融入生活体验。
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氛围、诗歌的画面感,需要教师加以渲染描绘并艺术的再现出来,使学生尽情的投入,全身心的去领会。而文学作品的形象及立意的含蓄、曲折,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挖掘、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鉴赏对象进行联想,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以至象喜亦喜,象忧亦忧,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一致的境界。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塞外的大风雪的,遍地都结了冰,树枝也冻成长长的冰串。远远望去,树木一片洁白,就好像一夜的春风把千树万树的梨花吹开了似的。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致,又是多么愉快的感受呀!只有有生活经验的人,既看到过塞外的冰天雪地,又看到过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才能把二者联系起来想象。这种想象是被情感体验过的,饱和着情感的喜悦,对欣赏诗句无疑起着积极作用。
(3)借助电化教学手段。
录像、录音、幻灯、音乐等,对创设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使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思维延伸,情感升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受到美好事物或英雄人物强烈感染的基础上,教师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婉,熔铸着自己的情感,以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真情的涟漪,点燃其感情的火焰,使他们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所以,可以这样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引导他们去理解一切美好的东西,接受美,追求事物的内在美,并奋发努力去创造美,塑造他们的灵魂,纯化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有一个丰满的人性!
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着情感!
收稿日期:2013-07-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