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载体试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20475 浏览:868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化学的发展史看,新物质的发现和合成、化学规律的总结、新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而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创新活动的机会,则是对化学教师的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提的新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性思维;培养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阵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 用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无法取代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又如学习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时,由于瓶中有空气的存在,很难观察到NO的真实面目——无色。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如何防止NO与氧气接触这一思路,自己设计一套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要求能观察到无色的NO。 这样就迫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采用多种方法,如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在实验室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等,以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用演示性实验积累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 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实验是乙烯跟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和溴水的加成与乙烯 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得到相同的产物?然后补充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实验,又引导他们结合加成反应的过程进行讨论。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弄清了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与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的差异,理解了教材结论的局限性。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3. 用实验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习题是一种特殊的化学习题,对实验习题进行创造性设计有利于从理论层次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习题的创新设计也可作实际操作的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实验习题这一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习题的设计首先应从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现在的实验教学中还要求渗透“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保护、三废的处理和原材料的充分利用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用Cu制备Cu(NO3)2的方案有如下三种:
(1)3Cu + 8HNO3(稀) 3Cu(NO3)2 + 2 NO↑ + 4H2O
(2)Cu + 4HNO3(浓) Cu(NO3)2 + 2 NO2↑ + 2H2O
(3)2Cu + O2 △ 2CuO
CuO + 2HNO3 Cu(NO3)2 + H2O↑
很明显,方案(1)、(2)消耗HNO3 的量明显比(3)要多,且都产生了污染环境的气体。由此,方案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
实施创新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实验、优化思维的过程,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完成一个原理正确,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严密不误的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表现。

4. 让学生自己实验培养他们创新性品质

在化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会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会设法突破现成结论。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有创造。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而不过多地指手画脚。如果教师把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等都讲得非常详细或管得过死,就 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对于“好奇、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就不过多约束或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实践中求真知、求发展。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比教师的讲授深刻得多。
教师可适当增加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已有结论、勇于寻根问底的探索精神。如乙醛与新制Cu(OH)的反应,除按课本完成实验外,可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即CuSO 溶液过量,NaOH溶液不足时生成的Cu(OH)悬浊液再与乙醛反应。又如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我要求学生做三个对比实验,并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
实验一:按课本要求实验;
实验二:用甲醛代替乙醛进行实验;
实验三:制取银氨溶液时,加入过量的氨水,再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结论,并对不太严密的结论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不盲从、独立的思维品质是有益的。教师还应适当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方便条件。比如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做一做,检验创造的成果。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利的。

5. 以开展科技活动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学生要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
收稿日期:2013-07-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