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高校学生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认同感研究信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7852 浏览:245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采用“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以广东4所地方高校50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法探讨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情况和特征。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高考志愿、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地方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水平,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
[]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107-04
早在1935年,国际教育大会就强调“支持在完成中等学校学业后,应由大学或大学教育研究院或师范学校来培养小学教师”的观点,西方发达国家从此逐渐由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培养小学教师。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起步较晚,1998年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但随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其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与传统教师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等)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明显落后,已有部分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制约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就业形势严峻和在校生专业素养不高、缺乏专业学习动力等,这些因素与人们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有关。
目前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内因——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研究明显不足。为此笔者就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现状做了专门调研,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探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理论和构建专业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启发。
认同一词源自拉丁文idem,意为相同、同一。专业认同感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 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3]。本文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是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属性的认知和接纳,对专业体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共识和专业情感的趋同,以及主动积极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行为,由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知认同和认同效能4个因素组成。
1 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调研

1.1 研究方法

1)被试。设置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广东地方高校不多,笔者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嘉应学院、湛江师范大学、韶关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被试。按在校生一定比例、采用年级分层随机抽样,在嘉应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韶关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分别发放问卷140份、149份、142份、128份,共559份。回收有效问卷50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2%,其中大一124份(24.60%),大二143份(28.27%),大三130份(25.73%),大四107份(2

1.23%)。

2)研究材料。采用自编“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量表由4个因子组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知认同和认同效能。价值认同反映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价值、情感和信念的认同,实践认同反映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技能和实践的认同,认知认同反映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及认同程度,认同效能表现为认同感对学生专业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影响,以上各因子对应为5、4、3、5共17个项目,KMO=0.89,Bartlett′s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Cronbach系数为0.81,4个因子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84、0.77、0.71、0.82。问卷采用Likert5点自评方式,程度为5(非常符合)、4(比较符合)、3(不确定)、2(比较不符合)、1(很不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越高。
3)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在每一个有被试的学校,寻找一个有测试经历、做事负责的大四学生,通过网络培训使其成为主试。测试时间为25分钟,用统一程序和方法,主试在晚自习课时在教室现场施测。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和性别差异分析。首先,为了考察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和性别差异,按不同性别对被试的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并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 及各因子的均值比较
专业认同感 男(N=77) 女(N=427) 小计 t
价值认同

3.22(0.91) 34(0.79) 26(0.80) 1.26

实践认同 3.47(0.84) 3.71(0.75) 3.60(0.75)

2.77**

认知认同 3.94(0.89) 4.21(0.48) 4.16(0.72)

2.65**

认同效能 3.33(0.76) 3.54(0.73) 3.50(0.74) 2.38*
总分 3.44(0.68) 3.64(0.57) 3.60(0.58)

2.97**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平均得分为3.60,处于中等水平。各因子水平中,认知认同得分最高,为4.16分,信念认同得分最低,为3.26分,说明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属性比较了解,但其专业情感、价值和信念水平较低。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得分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因子实践认同、认知认同和认同效能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相对于男生,女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较了解,专业学习较努力,教育实践较投入,学习成就较大;价值认同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男女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情感和价值认识水平几乎一致。其次,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和性别差异的原因。“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差,不太愿意做一个小学教师。另外,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个别访谈中得知,很多师范生认为小学教师工作毫无挑战性,每天面对着相同面孔,处理小孩子的琐碎事情,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和保持强劲的工作动力。而女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和因子实践认同、认知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男生高的原因主要是由天赋、智能、性格及就业形势等因素的性别差异所致,女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应对能力明显比男生有优势;女生善于观察儿童,对儿童身心变化反应较敏感,能较好地把握儿童内心活动;女生性格温文尔雅、感情丰富、做事有耐心、对儿童较有亲和力,男生相对较暴躁、感情较平淡、做事较随便、缺乏耐心、缺少童心;更为关键的是女生就业形势比男生严峻,很多行业不招收女生,小学教师是女生比较适合的职业之一。因此,女生容易认同、接纳小学教育专业,愿意为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付出心血,专业学习收获大。
2)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差异分析。首先,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年级差异。考察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变化规律,统计各年级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得分并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升高,除因子认知认同水平不断上升外,总体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和认同效能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年级越高,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性质、小学教师素质的了解和认识越深入;对专业和自身的发展前景越缺乏信心;对小学教育实践越无所谓、兴趣越淡;投入专业学习的精力越少。
其次,地方高校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年级差异的原因。为了弄清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年级差异的原因,笔者从各年级随机抽取10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中发现:大一学生经过高考煎熬后,却被非理想的小学教育专业录取,心里难免难过和压抑,认为前途不大,但仍心存一丝期望,觉得小学教育专业较简单,小学老师的工作压力不大,国家重视教师职业,教师待遇还是可以接受的。大一新生刚接触和学习小学教育专业,专业了解不多,专业思想单纯,学院领导、老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一直强调小学教育就业率高、专业前景光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大一学生因而能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经过几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二、大三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有了较多了解,专业认知认同水平有所提高。很多高校大二开始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教育实践,但教育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师范生的专业价值信念改变、专业学习热情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非很重要,教育实践没有太大收获,发现教育实际状况与教育理论并不相符,教师职业并不是原来想象中那样神圣,有些小学教师缺乏基本的的职业道德,穿着打扮不合时宜、言行缺乏理性,个别小学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打骂学生;大多数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模式,教学缺乏创新;一些教师的普通话欠准确;对较难的知识学习,一些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要求学生背答案,缺乏对小学生的学习引导。另外,很多学生为了就业多一个选择,参加第二专业辅修,分散大量时间和精力,妨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习。
教育实习后,大四经过“真刀实”做了回小学老师,体会到做一名小学教师的不易,认识到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达到一个合格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激烈职场的竞争,使他们感觉自己似乎缺少真才实学,不具备社会所需求的小学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技能和能力水平,觉得小学教育专业前景渺茫,难以学以致用,难以践行专业信念。
3)不同高考志愿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差异分析。首先,不同高考志愿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差异。高考志愿反映了大学生的初始从业意愿,为了考察大学生初始从业意愿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根据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真实意图,把学生的高考志愿分为三类:学生自己决定攻读并填报小学教育专业的为“自主选择”,自己不太愿意但服从父母和亲戚建议、要求而填报小学教育专业的为“他人要求”,没有填报小学教育专业但录取时被学校调剂到该专业的为“调剂专业”。统计不同高考志愿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得分并检验,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高考志愿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为“自主选择”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专业认同感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其他志愿学生高;“调剂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认同水平较其他志愿学生高。
其次,不同高考志愿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差异的原因。高考志愿对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影响较大。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自主选择”学生,在志愿报考时已有一定专业兴趣、积极专业期待和乐观专业态度;选择意味付出,他们愿意在专业学习中付出努力和汗水,因而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高;“调剂专业”学生,小学教育专业不是他们的预期专业,他们在学习专业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和理解该专业,因而他们的专业认知认同水平较高。
4)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差异分析。为了解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关系,统计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得分并检验,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为学业成就越高,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越高;但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专业认知认同得分差异不显著。
其次,不同学业成就的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差异的原因。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前景较有信心,能积极上进,而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缺乏专业信心,缺乏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动力,专业学习时较多消极情绪。 2 结论和建议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专业认同感水平较男生高。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年级增长,其专业认同感水平不断下降。不同高考志愿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自主选择”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水平最高,“他人要求”的其次,“调剂专业”的最低。不同学业成就的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学业成就越高,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及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认同效能水平越高。
1)加强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价值的教育。首先,要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举办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未来从业前景等,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其次,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思想,培养大学生准小学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和情感,鼓励他们形成为小学教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的信念;最后,全面关心大学生的专业成长,完善专业教学条件,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2)提高男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对男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男教师在小学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男生抛弃世俗偏见,坚信小学教师职业是高尚、令人尊敬的,树立为小学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的决心。政府也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转变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评价,增强小学教师特别是男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3)提升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质量。要从入学开始就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质量,帮助大一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扎实打好专业基本功;结合教育见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二、大三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专业学习的各种困惑、提高专业素养;专门为毕业生举办实习、就业专题讲座,尽力安排最好的实习学校,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成,缓解大四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增强职业信心。
4)改变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目前大城市的教师招聘几乎只要“211”高校毕业生,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几乎没有投简历的机会。地方院校要借鉴重点高校的培养方式,结合本校优势,改变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第一,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杰出小学教学名师开设专题讲座,启迪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视野;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学生的教育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班级管理、沟通等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第三,为学生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构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30.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9-13.
[3]马红英. 浅析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 (3):53A.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