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浅谈新课改中互助小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21554 浏览:961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全面开展,这一改革呼唤着学习互助小组的出现,以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学习互助小组为核心,主要从互助小组的搭配、分工、激励、评价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互助小组;合理分工;评价
互助小组学习是以互助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共同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互助性学习。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互助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学习互助小组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科学搭配、优化互助小组

为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了更好地运用互助小组来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全班同学进行特征分析,科学搭配,合理分组,确保互助小组内的互补和小组间的公平竞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习互助小组的划分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个性、兴趣、特长、性别、家庭背景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男女搭配、组建平衡的原则来构建互助小组。这样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互助学习。学生在竞争中才能增加互助学习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互助小组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6~8人为宜。小组内成员的座位要相对集中,将同桌和前后排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避免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因为学生的走动使得教学变得无序,让互助学习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另外,小组成员也不能一直保持不变,要随着时间、学生间的活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变动、优化,并确定组长。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共同进步

建好互助小组以后,还要对互助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做出具体明确的分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是互助小组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小组内成员不但要认同和努力实现互助小组的共同目标,还要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并且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进而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首先应该选择一位优秀的组长。我认为互助小组的小组长要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要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是整体素质高、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还应该推选一名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副组长,以帮助组长协调工作。
另外,还要对各小组成员按一定规则进行编号,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组长按编号发言、讨论、交流。小组成员的分工也不能是固定不变的,各小组要以本小组正副组长为核心,以阶段任务为目标,灵活确定人员的分工与任务。当然,小组长的变换也可以视情况而定。这样小组成员可以分担小组的不同责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进步。

三、建立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激励机制

要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还需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在互助小组的学习中老师由台前退到了幕后,但仍然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引导者。老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积极作用,督促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帮助和带领小组内其他学生完成任务,同时,也要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小组激励可以与班级的文化建设结合进行,制定一些小组激励的方法。可以把小组名字张贴在教师墙上的文化栏,平时表现良好、互助效果明显的小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激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不仅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助人为乐的自豪感,也增强了小组成员学习的紧迫性和对集体的责任心。

四、建立多种评价形式,促进互助学习

每次互助小组活动之后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就是对互助小组的学习和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进而拓展成各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在互助小组中的表现。
在内容上,互助小组的评价应该注重对互助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所表现的能力、态度、情感和发展潜能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去鼓励别人,让自己更有信心,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评价,从而有效地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互助学习中。通过小组内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老师指导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互助小组的评价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以肯定、表扬、激励为主,尽量少用或者是不用消极语言进行批评、指责。及时肯定的过程评价能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和满足感,更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对学习充满兴趣。
总之,互助小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改善,以此来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SG217。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