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学过程以教学过程本质看当前教学不足站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6065 浏览:17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应根据教学过程本质的内涵要求,提出优化教学过程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教育性”内容和“教学内容”,也就是教育性因素与认知因素。教育性因素除了德育内容外,还包括兴趣、爱好、态度、情感等,认知因素即教学对象、科学知识。两者互为作用:认知因素是教育性因素的基础,个体的兴趣、情感、态度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教育性因素又是认知因素的催发剂,个体的兴趣、情感、态度影响认知的结果。教学过程中即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认知因素,又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教育性因素。

二、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师生关系

第一,对学生要有爱心。对教育对象的热爱是教师作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湖北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对学生付出了极大的爱心,20几年来他为家庭困难学生垫付的学费就有10万元,几乎是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半。学生们对汪老师也充满了感激与尊敬,他的学生汪洪奎在谈到汪老师时曾这样说:“汪老师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却胜似亲生父母……将来他老了,我希望能把他接到我的身边,我养他一辈子都不过分。”
第二,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同样的道理,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会心服口服,而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却会愤愤不平。原因就在于教师说话的语气、态度、场合不同。因此,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尊重、理解、、宽容,但同时还有一定尺度,否则,就容易使师生关系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太过亲近,要么太过疏远。
第三,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许多学生不敢与教师交往,害怕自己某些方面不够优秀受到教师的嫌弃,教师应想法打消学生的交往顾虑,为学生创造安全的交往环境。一方面,教师要放下身段,主动与学生交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在许多方面自己往往还不如学生优秀,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自信。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就是要始终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题。只有具有了自主探索精神,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发自内心地去认知周围世界,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生成。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当讲授“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时,就可设计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精神。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课下用小灯泡、旋转台和地球仪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寻找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
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如果学生缺乏意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只能是奴性。面对教师、面对问题,他们不敢也不会提出质疑,他们只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是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学习,个人主体意识根本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张景新老师在讲“中国地形地势概况”这节公开课时,画板图时不小心画错了一处,结果学生底下自己填图时怎么也找不到祁连山的位置。张老师发现这一错误后,马上向同学们道歉并改正板图。张老师这种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意识会逐步得到加强。
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参与教学机会。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卑、不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参与教学的能力,因此也就没有参与教学的想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展示自我、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明白自己完全有能力介入教学,那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
责任编辑 邱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