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个案关于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个案研究学位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9983 浏览:1350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式任务驱动,即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三个大的层次递进的任务驱动(以任务引进新知识的学习,以任务对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和深入,以任务对新旧知识的巩固和综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而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操作,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践和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学习,学生的实践便是知识的二次创造过程,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只是完成任务过程的辅助与支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层层深入的任务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在个案三年级的《矩形和圆角矩形》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内容,设置了三个进阶式的任务,任务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为小丸子客厅的墙上的画加相框;任务二:设置情境,让学生为小丸子的家添加上家居设计图中缺失的部分;任务三: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设计师,结合老师所给素材,设计自己的家。
在本研究中,设计课程任务时,每一级任务的难度不同,所涉及的学法也不同。任务一为基础性任务,学生通过联系之前所学知识便能解决。任务二为提高型任务,需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通过协作、探究完成。任务三为自主学习型任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综合运用所学技术,自主创作,鼓励学生创新。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结果

经过对《矩形和圆角矩形》信息课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三段式任务驱动使得课堂教授要着重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按步骤设计任务,学生基本能在老师的初步引导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任务驱动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信息课堂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通过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信息文化三者完整地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而三段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操作,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本案例实现了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践和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在教师讲授、演示的辅导与支持下,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二次创造——实践。此次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层层深入的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矩形和圆角矩形》的课堂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教师让学生一起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包括椭圆工具的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使用、正圆的画法。画“圆”的技能与本节课内容相近,复习跟本课学习有关画圆技术,为知识迁移做铺垫。
2. 创设情境:给出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小丸子也很喜欢画画,她想画一幅“我家客厅”的画,在这幅画里面有电视机、门、相框等都是什么形状,应该用绘图软件里面的什么工具来完成呢?从而引出本课内容“矩形和圆角矩形”。让学生在摸索中思考问题:矩形和圆角矩形有几种样式?边框线条粗细可以调节吗?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如何画?形成四人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反馈。
3.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一:“相框练习”情境:小丸子也为大家出色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的表现感到高兴,她给大家出了小小的难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给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小丸子客厅的墙上挂了三幅画,但是有两幅画少了相框,你能帮他们加上吗?让学生选择合适粗细的相框,并思考问题:你在画相框的时候,你觉得什么地方有难度?让学生讨论以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4. 任务二:给出情境:小丸子看着给墙壁上加了美丽相框的画,高兴极了,一定要小朋友去她做客。大家去吗?来到了小丸子的家,大家发现了什么?(同时展示图画)提出问题和要求:来到了小丸子的家,大家发现了什么?完成丸子的家居设计图中却失的部分。分解剖析:出示小丸子的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缺少了什么?门、音箱……那门、音箱应该怎么画呢?图片上有给我们提示吗?看看谁是小小观察家?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请学生汇报解决方案,教师边演示边操作。让学生练习完成小丸子的家居设计图中缺失的部分鼓励完成的学生互助,提醒有困难的学生求助。最后,教师作小结。
5. 任务三:“设计小丸子的家”。请学生自己当一回设计师,再现家里看到的场景。出示范例,引导借鉴。提出创作要求,教师巡堂,个别辅导。接着汇报点评并作课堂总结。

五、教学思考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先对知识进行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操作等落实知识点,然后再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完成任务,其中知识是主线(先学后用)。
而“式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了一个总的任务,通过三个大的层次递进的任务驱动来贯穿全课:1. 以任务引入对新知的学习;2. 以任务对新知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和提高;3. 以任务对新、旧知进行综合运用、创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师的讲授、演示只是起到相应的辅助与支持作用、学生是主体、任务是主线(边用边学)。
在“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中,练习的设计和辅助与支持是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在做练习的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知识与技能的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局部到全部、表面到深入、感性到理性。而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帮助、支持和指导,它的出现时机、位置、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分析任务需求,明确具体要求以及教材、学习课件、自学材料、同学互助等帮助信息,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里充分地考虑好这些细节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
在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得到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竞争与合作,在多元化的交流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学习。课堂真正地做到把教与学融为一体,而不像以往的单向的教学方法那样难以建立师生互动。它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获得新灵感与启发,老师以指导者的身份,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完成自我学习,老师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在这种平等的教学关系中,更加确定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责任编辑 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