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学策略主题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8817 浏览:1319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有效地落实这项任务,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让阅读为课堂教学服务。从晨读经典诗词、阅读教材补充资料、结合实际阅读整本书抓好基础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让学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主题阅读;经典诗词 补充材料;整本书;精神食粮;终身受益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最纳闷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差,不热爱课外阅读,每到考试时“阅读题”落下的分值最多,甚感头疼,知道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出台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结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样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至少达到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课标实施后一年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却不知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有的即使完成了,也只是漫无目的地随便选几本给学生胡乱翻翻,学生看得怎么样,喜不喜欢,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老师全然不知。有的甚至没有把这项任务放在心上,反正考试时也无法真正考核他是否完成了这项任务。
如何在教学中完成任务的同时,让阅读与学生当下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觉读有所用呢?现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几个单元为例,说说我的主题阅读教学:

一、晨读经典诗词,为本单元主题教学作好铺垫

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单元备课,选择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经典诗词,早上晨读时引领学生诵读,了解诗歌大意,让师生在大声朗读中开启新一天的黎明,在新的一天中精神焕发。更为本单元的主题教学作下铺垫,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有更深度的理解。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文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主题。可选择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雪野的《爱读书的树叶》、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来诵读。在师生的一次次诵读中,诗歌大意、诗的意境在无形中根植进了学生的心灵,读书的趣味性、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二、阅读补充资料,引领单元主题深度解读

教材上提供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选、精编的内容,教材缺乏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补充性阅读材料。如果照本宣科,师生在解读文本时也显得枯燥无味、内容单一。人文思想的渗透也只停留在简单、重复的口头说教上,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当下生活。为此,在进行单元备课时需收集与本单元或某一篇重点课文相关的补充性材料,如知名作者的身世、与本文相关的文章、背景资料等,也可将教材涉及到的科学、艺术方面的知识链接等课前交给学生,并作指导性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找到与教材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领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文章主题是关于祖国近代史上曾经经历的磨难,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果与科学、艺术有关的内容还需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整合学科教学,开展主题阅读,让阅读走进所有学科,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阅读整本书,延伸单元主题,丰富师生当下生活

除了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可选择外,还可选择与学生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学生当下生活相联系的书籍与学生一起阅读,并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探讨,从而丰富学生生活。如五、六年级学生开始有了逆反心理:劳动卫生不积极、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等。可选择《人鸦》一书阅读,这本经典童书讲述一个叫瑞夏德的男孩不想上学,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于是与一只叫朗多尔夫的乌鸦交换了角色,变成一只乌鸦。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在经历无数次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发现哪怕做一只乌鸦也需要努力、担负责任、发挥特长、作出贡献才能在群体中立足。当然这里深度的解读需要老师利用一定时间一起提炼。在读书的过程中既占用了学生干坏事的时间,又进行了德育教育。这样的经典童书还有很多,老师要适时地推荐给学生。关于友谊的如《夏洛的网》,关于幸福的如《青鸟》,关于探险、挑战自我的如《鲁滨逊漂流记》,关于感恩的如《一百条裙子》,关于童年的如《城南旧事》等,不同主题、不同年段选择的书籍也不一样。所有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老师不但在事先对书有详细的了解,还要一起阅读,一起探讨,还可针对某些主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写感悟或续写。
这样也许老师们会问,时间从哪儿来,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这是不可否定的。教学时间是老师把对文章的过多分析变成自由阅读,老师只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引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可把教材中难度不大的文章留给学生自己阅读,或融解到其他文章中一并解决。少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的抄写性作业,不打题海战。这样阅读的时间与主题探讨的时间便挤出来了。
朱永新教授曾说:“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学校把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整合成为适合儿童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但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教科书、教辅书,不可能替代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阅读适合其发展的优秀作品。”抓好基础阅读,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