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投身迎接世纪挑战试述试述投身创新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4582 浏览:107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1995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从政府到学术界、教育界共同关注和理论研究、实践探讨的教育热点问题。
关键词:迎接;世纪挑战;投身;创新教育
1002-7661(2013)24-065-01
世人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思想。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创新教育的是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39年便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新世纪伊始,在创新教育中,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胆略呢?

一、冲破时弊,刻意求新

中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中国人传统的观点一直是:初级教育是打基础,高级教育才是做学问,搞研究。在所谓的“打基础”的中小学,又着重是“老师讲、学生听”;讲集体,讲统一,很少讲个性、特性的发展,用划一的内容、方法、规格,培养的是做“标准答案”的“标准人”。社会上批评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道阅读练习题常常只有一个答案。学生作文严重雷同,千篇一律。可想而知,在这个教育误区,创新教育是无以发展的。
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对于“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应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一部《红楼梦》,有的人读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有的人读出玩弄权术的心机;有的人读出大厦将倾的悲凉。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那种给语文定标准答案,特别是现在时兴的语文标准化考试是不科学的。过分死板的标准答案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禁锢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在诠释课文时,应当大胆放手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去感悟文学作品,去作出自圆其说的解读。对学生而言,这就是创新。

二、依纲据本,善用教参

教师必然依照大纲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实施教学。但决不能“定于一尊,囿于一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参书是智囊团的结晶,甚具权威性和通用性。不过语文教学是一项最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教材应当有不同的理解。知识是无边际的,但人的知识范围是有限度的,因此,专家、权威也不例外,教参终归为教参,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对课文的诠释也就难免打上时代的烙印,对课文的理解也应有所变化。

三、别具慧眼,注重独创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创造性能力具有六种成分,即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而其中的“独创性”便是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师在深刻研究课文的前提下,对课文的讲解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且在思维方法、方式上也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教学中要具有强烈的反思能力和独创意识,应具有批判和怀疑的精神,不能迷信权威,要勇于向专家、学者挑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创新品格,才能有利于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同样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是会思考,善思考,敢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发表独创的见解。

四、遵循规律,突出语言

实验证明,没有个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性,就没有创新思维,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著名的特级教师陈钟梁曾经说过:“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学正式把共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但事实证明,用陈词滥调,不痒不痛,不带个人感情、个人见解来诠释课文,即使再正确的内容,在学生心里也不容易激起反应,只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把握住语文教材的总体脉络和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唯其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善用幽默言词的老师,可以把课上得诙谐有趣;擅长抒情的老师可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善于理性思考的老师可以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心智。这方面,于漪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打破常规,活用方法

1、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有不少老师还在搞“尸体解剖”“碎尸万段”,一篇课文划作几十道题,搞烦琐而零碎的题海训练,这种作法显然应该尽快抛弃。好多文章和诗词一样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何必把它们肢解成块状放在条条框框中分析、研究,把意境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文采尽失?至于语法,只要语感强,大可不必特别关注这些令人生厌而生畏的语言法则,徒增语文课的烦琐。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就不必每篇课文都“眉毛胡子一把抓”,劳心费神,却收效甚微。

2、敢于运用科学的方法

《中国语文教学问题研究》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满堂灌,注入式,先生讲,学生被动地听在不少学校仍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论语》中,孔子一般采用座谈式教学方法和问答的教学模式。如“子贡问曰”一则中记述了孔子与子贡对话的情景,孔子表现出冷静和敦厚的教育家形象,师生谈话的气氛如此和谐愉快。
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如听仙乐耳暂明”,精神为之一振,思维处于敏捷状态,更容易接受知识。创新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供有创新的、有人格特征的综合性的系统性教育工程。愿语文教师均具有以上大胆略,全身心投入创新教育,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